国际劳务贸易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广东人民出版社《国际贸易法大辞典》第337页(969字)

国际经济技术活动中当事人双方通过输出和输入无形的劳动或服务而进行的贸易。

由于劳务商品是在提供服务或劳动的同时就被消费的没有物质实体的无形商品,故又称为“无形贸易”。它与有形商品的贸易不同,是非有形商品进出口而发生的收入和支出。劳务贸易起源于17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人、非洲黑人和华工向美洲的大量移民。但这种劳务的国际流动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劳务贸易,它不仅带有殖民色彩,而且从部门和行业分布上都有局限性,并几乎全部定居成为移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劳务贸易的转折点,使劳务贸易的性质更趋向于现代国际劳务贸易。国际劳务贸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0几年里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发展。从60年代开始,国际劳务贸易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超过国际商品贸易。据国际货币基金会对11个工业国的调查,1976-1983年国际劳务贸易每年增长13%,而其他商品贸易仅增长10%。

目前,国际劳务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30%左右,每年国际间流动的劳务人员达2000多万,形成了庞大的国际劳务市场。国际劳务贸易通常都是通过聘请或招募的方式,并签订合同来实现的,应招人员称为合同工。

国际劳务贸易的途径主要有:(1)由对外承包建筑工程带动的劳务贸易。这种方式的劳务贸易一般由承包公司组织,特点是大批量、有组织、好管理。

承包劳务已经成为现代国际劳务贸易中最常见的方式。(2)企业移民。即在国外开办独资、合资、合作生产经营企业,带去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术培训人员。这种国际劳务贸易形式,80年代初首先在韩国出现。这种以投资带动的劳务贸易有许多优越性:可以绕过一些劳务保护主义壁垒的限制,进入那些直接劳务难以涉足的国家和地区;而且由于企业经营情况直接关系到东道国的利益,并可解决一部分当地就业问题,所以项目所在国必然会给予协助。因此,这种方式的劳务输出可以做到长期、稳定。(3)单纯的国际劳务贸易。即按劳务合同直接派出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海员、技工、厨师、医师、护士及体育教练等。这种劳务贸易只是提供劳务完成具体的工作或任务。国际劳务贸易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是生产国际化的标志。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大规模的国际劳务贸易,同时,科技革命又加剧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

上一篇:劳务 下一篇:国际贸易法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