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基础的竞争优势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140页(1449字)

它源于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即把企业看做是一系列独特资源的组合,而不是同质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箱”。

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单元,而且是一个具有不同用途,且随着时间推移由管理决策决定的独特的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企业资源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五大类:物力资源(厂房、物质设备、原料等)、财力资源(资金等)、无形资源(技术、声誉、文化等)、人力资源(专门技能与知识、工作态度、交流与相互作用能力等)、组织资源(组织结构、计划、控制和协调系统、企业内部和企业与环境间的非正式关系等)。其中,除了财力资源和原料等对于所有企业基本同质外,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以及一些物力资源在不同企业间往往具有异质性,这种资源及资源组合方式的异质性是竞争优势或市场竞争地位差异的根源。

与传统的定位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不同,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认为:一个公司可以获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原因在于它能够比竞争者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某些独特资源或者能力,在于它能够比竞争者更好地将这些资源或能力与在行业中取胜所需要的能力结合起来。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去寻找和发展有价值的独特资源与能力,去发现运用这些资源和能力获得最大利润的方式。

换句话说,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竞争,更主要的是资源竞争以及资源组合形成的能力的竞争。要获得长期发展,企业就必须在关键资源和能力的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构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基础的关键资源有如下一些特点:(1)相关性和不可替代性,即资源可以在创造价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难以用其他资源替代;(2)稀缺性,即资源的数量限制了它不能被多家企业同时利用;(3)不可模仿性,指竞争对手无法模仿或为模仿、复制这些资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4)不可移动性,即资源在企业间移动性差;(5)耐久性,即资源价值贬值的速度低;(6)可占有性,即资源创造的价值能否为企业占有。

资源基础的竞争优势观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做到:(1)辨别企业的资源与能力,评价这些资源和能力可创造的竞争优势的价值潜力;(2)选择合适的战略来使这些资源和能力相对于外界机会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3)根据新的战略目标确定资源差距,并通过内部开发、联盟、并购等方法来强化或更新企业的资源基础,为下一步企业的战略发展奠定基础。这些步骤动态地组成一个相联系的循环系统。

要取得资源基础的竞争优势,必须对构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基础的关键资源和能力进行培养、保护、强化和利用并做好以下管理工作:(1)在战略发展方式上,以企业关键资源与能力的辨别、培养、升级和利用为着眼点,并强调企业长期战略意图的作用;(2)在战略发展方向上,注重以关键资源、能力或关键产品为纽带的关联性多角化;(3)在战略发展途径上,强调内部开发、联盟、并购等多种方法的协调和配合;(4)在技术与人员管理中,强调对企业中的关键技术资源和员工加强投资、开发和控制;(5)在利用资源形成独特能力方面,强调组织中各个不同职能单位(如生产、研究与开发、营销等)之间的交流、协作与集体学习等;(6)在组织结构上,从资源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从产品或市场为划分维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