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陷(ZD)运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437页(603字)

20世纪60年代前后起源于美国的一种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也称为零缺陷规划或零缺陷计划。

ZD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人的差错是造成产品质量缺陷的最主要的原因。而人的差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由于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差错;(2)由于人的知识和技能不够而造成的差错;(3)由于工作环境不适当而造成的差错。通过对这三方面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人的差错是可以减少,甚至是可以杜绝的。“人是一定会犯错误的”这样的传统认识是不对的,“人可以不犯错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消除缺陷,人们应当“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好”。这便是ZD运动的基本观点。ZD运动大多着眼于生产制造现场的质量改进,采用开大会、造声势、贴标语、喊口号、评先进、发奖金等方式是其典型的做法。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ZD运动扩展到了西欧、日本、前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达到了其顶峰。这一运动对于强化人们的质量意识,提高企业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ZD运动大多是在生产现场进行的,比较强调“声势”、“仪式”等表面性的东西以及“觉悟”、“意识”等观念性的东西,缺乏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金刚钻”,再加上当时人们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等认识的局限性,因而其作用终究是有限的。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强大武器的登场,ZD运动随之逐渐退出了舞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