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146页(727字)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出现了亚洲“四小”,创造了所谓的“亚洲奇迹”。

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南亚国家均陶醉在歌舞升平的繁荣之中,世界也未预料到一场灾难正在悄悄降临。1997年5月,泰国外汇市场开始出现投机者大量抛售泰国货币泰铢、买入美元的情况,泰国中央银行为了维护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动用有限的外汇储备入市干预,买入本币、抛出美元。但到6月底,外汇储备消耗殆尽也未阻止国际投机力量的进攻;遂于7月2日宣布放弃实行14年之久的本币与美元挂钩的相对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当日即下跌20%,从而成为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直接的导火线。在这以后的数个月中,危机似洪水泛滥一样迅速蔓延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7~10月间菲律宾、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均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11月危机传到韩国、日本;危机的传导效应甚至波及到欧洲和美洲,造成10月底全球股市的大跌;其中美国股市10月27日暴跌554.26点,证券交易所被迫停止交易,提前半小时收市,道·琼斯指数下跌7.18%,报收7161.15点,创1987年股灾之后的单日大跌幅。自1997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至1998年1月的7个月中,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货币汇率下跌幅度为:印度盾80.6%、泰铢54.1%、韩元42%、马来西亚林吉特41.9%、菲律宾比索36.5%、新加坡元16.7%、新台币17.6%。

同期股市下跌的幅度为:韩国47%、香港38%、新加坡36%、印尼33%、菲律宾30%、马来西亚24%、日本19%、台湾10%、泰国6.5%。此次危机导致东南亚地区经济严重衰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