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增长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188页(651字)

对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表示怀疑和否定的一种观点。

最初是英国经济学家米香在1967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的代价》一书中提出的。米香认为,技术进步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仅是物质产品的增加,并非一定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反,人类将为其付出高昂的代价。战后,西方经济虽然高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浪费、人的精神危机加重等。这不仅使人类的居住环境、生存条件、社会福利遭到破坏,而且使人类失去了无忧无虑的闲暇、美丽的田园风光及其享受以及有益健康的新鲜空气等。同时,经济增长虽然增加了个人收入的绝对量,但并未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相对地位,因而也就不一定能够为其带来幸福。

更为重要的是,物质享受不是人类幸福的惟一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更多追求的是精神生活;物质产品的享受有时会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负效应。因此,米香得出结论,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使人类享受美好生活,反而造成生活质量下降,这样的增长是不值得、不可取的,应当恢复过去那种田园式的生活。

米香的观点代表了西方中产阶级的思想。

他们在经济增长中已获得了足够的物质享受,但也增加了环境和精神的压抑;他们企图通过停止增长,实现他们现代化“田园式”的生活。这种理论在当前违背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当然,米香提出的许多问题,例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城市问题、精神问题等,确实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各国的注意。

从这个意义上说,米香的某些观点对于人们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