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轨道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394页(1003字)

又称技术进步的自然轨道。

指一系列具有共同特征,或者应用相同的原理,或者应用于同一系统,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技术进步。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纳尔逊和温特在《寻找有用创新理论》(1977年)一文中提出的。

他们认为,不同产业、产品及时代的技术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轨道。如在飞机技术中,自然轨道表现为活塞引擎与螺旋桨的结合;在汽车技术中,它表现为内燃机。在长时间内,产品需求的变化是由该技术形式的内部变化(如重新设计活塞),而非采用完全不同的新方法来适应的。对于同一行业的大多数企业来说,共同的改进模式就是自然轨道的例证。然而,现有的技术形式和自然轨道内部的变化很可能到了一定阶段就产生了收益递减,结果导致转向新的形式与轨道。例如,当重新设计活塞引擎和螺旋桨的组合形式已不可能进一步提高速度时,喷气发动机就成了飞机中主导的技术形式。

多西通过分析技术范式与技术轨道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了技术轨道理论。他首先把技术范式定义为解决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它包含了对技术变化的方向作出取舍的明确规定。一个技术范式最初是由经济的、制度的及社会的因素共同作用确定的。

其中经济标准作为一种选择器在众多的可能途径中越来越精确地规定实际的途径。另一方面,一条途径一经挑选出来并且确定,它就显示出自己的作用,即有助于规定解决问题活动的发展方向。因此,这种由范式所决定的“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就是技术轨道。换句话说,技术轨道是一组可能的技术方向,它的外部边界是由技术范式本身的性质规定的。

其主要特征有:(1)可能存在具有普遍性的或非普遍性的、比较有力的或不太有力的技术轨道。(2)在轨道中,一般存在着互补性。同时,一种技术的发展与不发展可能会促进或阻碍其他技术的发展。(3)沿着技术轨道的进展可能会有某种积累特征:未来进展的可能性与人们在现存技术边界中所处的地位相关。

(4)当一条技术轨道很有力时,它很难转向另一条可替代的轨道上。(5)人们很难预先比较和评价一条技术轨道是否比另一条优越。确定比较和评价的客观标准只能是事后的。这也是研究活动具有内在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

技术轨道理论不仅有助于分析技术进步的连续性与间断性机制,而且有助于分析技术进步与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与经济活动长期波动的联系。它在新彼特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技术分解 下一篇:技术开发力量指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