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汉诺夫运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739页(494字)

1935年在苏联兴起的群众性生产革新运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主要形式。

其特点是,在掌握新技术、完善生产流程、改进劳动组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运动的首创者是顿巴斯煤矿区中央依尔明诺煤矿的采煤工斯塔汉诺夫(Стаханов Алексе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1905~1977),故名。他以出色的劳动,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在1935年8月30日~31日的夜班里,用5小时45分钟采煤102吨,超过定额(7吨)的13.6倍。这一创举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各行各业的先驱者纷纷涌现,斯塔汉诺夫运动迅速推广到全国,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主要形式。

临近第二个五年计划末,工业中的斯塔汉诺夫工作者和突击手达280万人,约占工业工人总数的1/3。出现了包工队、共青团工作队、工作班、工作日、工作周、工作旬,以及“双定额”运动和“多面手”运动等多种组织形式。

这一运动的开展不断打破旧技术定额,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第二个五年计划 期间,整个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82%,比计划指标高出19个百分点。在这之中,斯塔汉诺夫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斯密,亚当 下一篇: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