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751页(789字)

斯大林晚年的代表作,发表于1952年。

书中就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阐述和回答。关于商品生产,他认为,在苏联,由于存在着两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所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仍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通常的商品生产,而是特殊的商品生产,是没有资本家参加的商品生产,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的生产。至于生产资料,在苏联已不再是商品,仅保持着商品外壳(计价等等)。

只有在对外贸易领域内,生产资料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都保持着商品的属性。关于价值规律,他认为,由于在苏联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因而也存在价值规律。

但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首先是指商品流通,主要是指个人消费品的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也扩展到生产方面,但是,在社会主义生产中,价值规律不起调节者的作用,只起影响作用。他还认为,消灭商品生产只有在一步步地缩小商品流通的活动范围,扩大产品交换的活动范围,使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水平的情况下才能达到。

斯大林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即“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也会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情况,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有可能使落后了的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通常不会发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冲突。斯大林还第一次提出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问题。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个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从而使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结果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

这种情况又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他还断言,只要帝国主义存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战争的不可避免性也依然存在。苏共20大以后,随着对斯大林错误的批判,该书的上述基本观点有些也受到了批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