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计划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795页(797字)

认为只有通过政府干预和计划调节,才能有效地组织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思潮。

早期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学派大多持有这种观点,荷兰经济学家廷贝亨(又译丁伯根、廷伯根)是典型的代表人物。这种理论思潮最初受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后经主张政府干预的发展经济学家加以扩大,最后由经济数理分析和计划制定手段的完善而得以完成。

惟计划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缺乏弹性,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因而市场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是不完全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缺少良好的组织,市场信息既不灵敏又不准确,不能及时正确地反映真实成本,由此引起在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上社会评估和私人评估的差异。因此,如果政府不干预,不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就会使现有资本和未来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期最大利益。同时,发展中国家私人经济实力弱小,无力和不愿承担必要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部门的建设,因而若单纯依靠私人经济的自发活动,则难以形成必要的资本积累规模和合理的工业结构布局。

这就要求通过政府的投资活动,创造必要的规模经济效益,并引导私人经济按照政府的计划目标安排生产。为了有效地对经济发展实行计划化,不少发展中国家政府借助一系列的计划模型,制订了许多中、长期的发展计划。联合国也通过了要求发展中国家加强计划活动的许多决议,甚至协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制订发展计划。计划化曾风行一时。然而,发展中国家计划的结果却令人失望,往往失败多于成功。不少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这不仅由于发展中国家行政管理无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经济计划面对的是许多难以确定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以及对市场作用的忽视。

因此,发展经济学家从60年代中期起开始重新评估经济计划化。少数发展经济学家主张取消经济计划化,让市场经济主宰一切。但是,更多的发展经济学家主张既要制订经济发展计划,又要利用市场机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