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75页(1224字)

供给学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对美国里根政府时期实行的“里根经济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个学派从属于自由经济主义思潮,与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相对立,它批评凯恩斯主义从需求着眼的稳定经济的政策带来了经济滞胀,主张经济学应着重分析社会经济的供给方面,从供给出发提出稳定经济波动的政策。

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德尔、阿瑟·拉弗、裘德·万尼斯基和丁·费尔德斯坦等人。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大都是美国政府的官员,费尔德斯坦和拉弗都曾在里根政府供职。

供给学派的学者费尔德斯坦分析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滞胀现象后指出,政府强化干预的结果使经济更深地陷入了滞胀。政府作用不断扩大,是美国经济绩效减退的原因。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造成总产出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

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生产力低增长、研究与发展经费缩减的主要原因。政府收入转移支付计划的扩大,加深了家庭生活的不稳定,加剧了出生率的不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导致低储蓄和投资资本增长缓慢。凯恩斯时代需求严重萎缩,供给成为“长边”,随着凯恩斯刺激需求的政策的实施,需求过度增加,需求成为“长边”,供给的总量和结构就成为约束,从而使凯恩斯主义政策变得不合时宜了。

对付经济中的“滞胀”的关键在于重视供给。供给不仅指社会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还包括要素供给及其效率。

20世纪70年代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之一是石油等初级产品供给不足,这种世界性范围的初级资源不足靠任何一国政府单方面的努力都无济于事。此时,重视供给就是采取措施去增加劳动供给和提高资本形成能力,即刺激人们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

同时,要提高供给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较低的生产率条件下,经济高速增长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低生产率只能与低经济增长相联系。

劳动生产率下降使通货膨胀加剧。因为:生产率下降意味着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生产率下降,意味着投入产出比下降,容易形成要素需求旺盛而产品供给相对不足,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因此,70年代的通货膨胀和失业过高是供给不足引起的,需要通过增加供给,才能解决滞胀问题。

供给学派从供给方面侧重分析市场机制的作用,试图通过减税、精简规章制度等措施来恢复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西方国家在凯恩斯主义政策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转而重视供给学派等自由经济主义的经济主张。

供给学派的影响在西方经济学界越来越大,由于其政策主张被里根政府采纳而声威大振。

供给学派的理论主要包括:供给与生产率理论、拉弗曲线、通货膨胀理论、费尔德斯坦税收曲线、政策的供给效应分析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