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工资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88页(925字)

是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理论中一个的重要的理论。

效率工资论思路新颖,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说明了劳动市场的失灵和滞胀,丰富并发展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劳动市场理论,颇受西方学者好评,曾被誉为劳动理论发展中的“80年代的新热潮”。

效率工资论和失业。效率工资论研究了效率工资和失业的相关性,说明工资粘性和就业的关系。设在一个经济中的每个厂商的行为都相同,其生产函数是雇员数量、工人劳动效率和工资的函数。厂商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确定雇用工人的工资,当工资效率的弹性为1时,称它为效率工资。此时工资增加1%,劳动效率也提高1%,在这个工资水平上,产品的劳动成本最低。

当效率工资超过工人的最低期望工资时,总需求减少的冲击将引致劳动需求减少,厂商实际雇用工人的数量低于最优雇用工人的数量,就业率下降。劳动市场的均衡有非自愿失业的特征。

效率工资论认为,厂商采用效率工资是因为它有激励工人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劳动生产率极大地依赖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如果工资削减损害了生产率,引起产品劳动成本的提高,那么,为了保持效率,厂商宁愿支付给工人较高的工资,而不愿意降低工资,工人的工资高于或等于效率工资。高工资使劳动市场不能出清,从而出现失业。

效率工资和经济周期。

效率工资较好地解释了名义工资粘性和经济周期。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有调整工资和价格的能力。选择效率工资的厂商与选择利润最大化工资的厂商的误差,只是厂商利润的二阶小量,这意味着实行效率工资的厂商的利润与最优化厂商的利润差别不大。实行效率工资时,工资有粘性,工资水平不会随着需求的变化而迅速地调整。

工资粘性导致价格也出现粘性。价格调整后,利润的增量也是利润的二阶小量,与最优地调整价格的厂商的利润之差很小。

当货币供给减少引起总需求下降时,支付效率工资的厂商会保持名义工资和价格不变,在工资和价格近似不变时,厂商必须通过减少产出来适应需求的下降,因此,总产出和就业水平都会随货币供给的变化而改变,经济出现周期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