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96页(1160字)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由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理性预期学派发展而来的。

由于理性预期学派进入80年代后有了重要的发展,原来的名称已不足以体现该学派的全部特色,所以,西方学者将其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理性预期学派大体相同,只是在部分理论和政策分析方面有所不同,因此有的经济学家也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称为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理性预期的概念来表述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机制能保证充分就业均衡的观点。这个学派以理性预期的概念改造宏观经济学,以预期问题为突破口,全盘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革命,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加之该学派理论上逻辑严谨,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80年代后迅速发展,理性预期的概念为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现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两个主要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托斯·萨金特、尼尔·华莱士、埃德渥德·普雷斯科特、罗伯特·巴罗,英国经济学家P.明福尔德等。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等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第一代代表人物,其典型理论是货币周期论。

巴罗和普雷斯科特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他们发展了卢卡斯等人的理论,建立了实际货币周期论、财政政策分析和政府决策行为分析等新的理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源自于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曾在西方经济学中居于主流地位,西方学者认为该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宏观经济问题。7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无力解释西方出现的滞胀现象而陷于困境,受到各学派的批评,其中尤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最为深刻,打击最为沉重。

但这种批判起初是不自觉的。60年代后,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主义基本框架大体可以说明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问题,剩下的工作是对各部分进行细化。理论预期学派创始人罗伯特·卢卡斯正是在完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过程中,发现了凯恩斯主义的弱点,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严厉的批判,转向新古典学派。他试图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并从局部均衡转向一般均衡。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在这些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体系,主要理论有:货币周期理论、实际周期理论、财政政策分析、政府决策行为分析等。这些理论解释了经济周期的成因,全面否定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命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