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406页(1065字)

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M.Todaro)提出。

托达罗认为,从西欧和美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使城乡生产有明显的分工,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就战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际情况是,在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的同时,城市中的失业和就业不足的现象也在不断加剧,这构成了一个矛盾现象,以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以此为基础的已有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无法合理解释这种现象。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托达罗提出了自己的人口流动模式。

托达罗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人口流动是一种经济现象,是合乎理性的经济行为。

尽管城市中存在失业,农业劳动力还是大量流入城市,这并不说明人们的决策是不合理的,因为流入城市的人所关心的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即在农村的现实收入与在城市中预期收入的差异,这种差异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实际的收入差异,一是就业概率。以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说明这一观点。

设一个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的实际收入为50货币单位,如果流入城市找到工作后可获得的收入是100货币单位,若找到工作的概率低于50%,则该潜在迁移者流入城市的预期收入低于农村的实际收入,流入城市的行为不是理性行为;若找到工作的概率高于50%,则流入城市的预期收入高于农村的实际收入,尽管城市的失业现象可能很严重,流动行为依然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由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大多是年轻人,因此他们对城市工作机会的估计其时间跨度要更加长远,在预期到长期内就业概率较高的条件下,劳动力就被引诱以农村流入城市。

托达罗模式认为,发展中国家城市高失业率与农业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并存的矛盾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机会的不均等。托达罗指出:如果一味注重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而忽视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则城乡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过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入城市,结果一方面使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就业机会的创造反而使失业和就业不足现象进一步扩大,从而引发诸多社会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出现不足,又会进一步阻碍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因此,与其他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不同,托达罗更为强调农业自身发展和缩小城乡经济机会不平衡的必要性;如果说以刘易斯、拉尼斯-费为代表的二元经济模式着眼于加速农业劳动力向城市部门的流动,则托达罗模式的着眼点恰在于放慢这种流动过程,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这一“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得到顺利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