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409页(1153字)

“看得见的手”指政府调节或政府干预。

此词最先由伯林纳(J.S.Berliner)于1957年提出。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而出现的重商主义,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早期重商主义者力图在国内把货币以贮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起来,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者为了鼓励输出,实现出超,主张国家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并采取扶植和鼓励生产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的政策。德国的历史学派,反对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思想,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和实行保护贸易,用国家的力量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以计划管理或规划的必要性为中心,突出国家干预的作用。罗森斯坦-罗丹指出,新古典主义主张的自由放任的经济不可能保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这一点甚至最坚定的自由经济的鼓吹者也不能不承认。

如果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失衡状态,价格就不再是经济选择的可靠参数,而整个价格机制就会瓦解。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任务只有依靠深思熟虑的政策去完成。对比之下,规划起着市场机制所不能起的作用。罗森斯坦-罗丹认为,规划不啻是理性的、深思熟虑的、前后一致的、协调的经济政策的另一种说法。规划利用的手段可能是间接的(如货币的、财政的和商业的政策),也可能是直接的(如公共投资),通过规划,一国可以实现总供求的均衡、充分就业及保证最佳的经济增长。罗森斯坦-罗丹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即使竞争条件下的市场机制也是有缺陷的,为了实现国民收入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国家必须以规划为中心对经济进行干预。

许多发展经济学家对国家干预、宏观控制、甚至计划管理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不管你喜欢与否,为了国家的未来幸福,第三世界的政府不可避免地要比发达国家的政府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们当中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采用苏联计划管理模式的结果,取得了成效:动员了闲置的资源,解除了需求的约束,实现了资本的积累,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形成。

但另一方面,他们对集中性强的宏观控制,特别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的批评,又是比较尖锐的。他们认为集中计划管理导致了经济行为准则的多元化,企业经理人员自主权的削弱,容易产生权力的过度集中及贪污腐化,而且并不能消除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决策的无理性、随意性和专断性。基于上述认识,他们认为政府应在下述三个方面发挥作用:①应该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诸如发展教育和提供基础设施等;②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则”;③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而应该采取如贸易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间接干预措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