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尔萨斯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729页(781字)

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广泛流传于西方社会、主张用避孕节育方法限制人口增长的尔萨斯主义人口理论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弗朗西斯·普雷斯(Francis.Place)、R.卡莱尔(R.Carlile)和乔治·德赖斯戴尔(George Drysdale)。新马尔萨斯主义人口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与马尔萨斯并无本质不同,只是对人类控制人口增长的途径和手段,在主张上与后者有着显着的区别。在对人口增长和食物供给及人口增长与资本积累等问题进行分析时,他们认为: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供应的趋势、人口对生活资料产生的压力,几乎在世界的每个国家里都是经常存在着的,这是“普遍的”自然现象。故而由此产生的贫困、失业,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无关,“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口繁殖过速”。

同样,在他们看来,人口增长的速度要快于资本积累的速度,这使得劳动的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在工资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劳动价格和工资水平必然下跌,导致工人失业和贫困。因此,出现这一情况,“不决定于政府,也不决定于雇佣工人的雇主的愿望”,而“完全决定于工人自己”。“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生育过快而使市场上发生劳动过剩的现象”。但是与马尔萨斯有关贫困、饥饿、瘟疫及战争等将抑制人口增长和通过禁欲、不婚、晚婚等手段限制人口增长的主张不同,新马尔萨斯主义者不赞成禁欲和晚婚,而是提倡用避孕节育方法来限制家庭人数,并将之视为一种社会变革,由此来达到劳动的供需平衡,使人口数量“能够经常保持在生活资料所能供应的水平上”。

新马尔萨斯主义流派不仅因其理论主张在西方人口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通过建立国际组织(马尔萨斯主义者联盟),开展宣传其人口观点、传播避孕知识、推广节育运动等实践活动,在西方各国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