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决策的供给-需求模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743页(823字)

是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A·伊斯特林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过程、运用生育的供给和需求理论分析生育决策的模型。

伊斯特林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把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归纳为需求、供给和节育成本三个大的方面,然后就生育的供求进行分析。伊斯特林指出,孩子的需求(the demand of children)是指在节制生育为免费或廉价的条件下,父母向往的存活孩子的数量。

孩子需求直接取决于家庭收入、孩子的成本-效用以及父母的偏好,包括与孩子质量有关的偏好。

孩子的供给(the supply of children)是指夫妇在没有采取任何限制家庭规模或者节制生育的措施的条件下,一对夫妇可能会有的存活孩子的数量。这种潜在的供给取决于自然生育率和婴儿存活到成年的可能性。节育成本(the cost of fertility regulation)是指一对夫妇采取各种节制生育、限制家庭规模的措施所付出的代价和费用。

这种成本反映了夫妇对待和接受各种节育措施的态度。伊斯特林认为,影响孩子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可分为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内生因素是指直接影响供给与需求,与孩子的生育、抚养本身有关的变量,如父母的收入、孩子的相对价格、父母生理和心理条件等。

外生因素是指间接影响孩子供给和需求的社会经济变量。他指出,直接影响孩子需求的因素是家庭收入、价格和偏好。家庭收入提高后,父母将选择数量少而质量高的孩子。

原因是,如果孩子和其他商品一样,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孩子需求可能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增多。然而,孩子不是一般的商品,一方面,随着家庭收入提高,父母抚养孩子投入的时间和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引起孩子的成本(价格)上升,会导致孩子质量替代孩子的数量。

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收入和孩子价格的这种变化,父母对孩子的偏好也会改变,即从家庭收入低时父母更多地倾向对孩子数量的偏好,改变为家庭收入提高后父母更多地倾向对孩子质量的偏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