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州大学世界统计表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874页(1445字)

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系编制的按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计算的世界各国总产值和价格比较统计。

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ject,ICP)虽然提供了按PPP计算的各国总产值指数和价格指数的比较统计,但是它每隔约5年才实施一次基准调查、编制公布一个参照年份的统计数据。从1969年到1996年一共发布了6个参照年份的研究结果;而且每次基准调查只涵盖了一部分国家,参加第一次基准调查只有10个国家,以后虽然逐次有所增加,到最近第6次最多才有118个。这样缺陋不全的统计序列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学界及国际组织研究和规划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曾负责研究开发ICP工作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克拉维斯(Irving Kravis)、萨默斯(Robert Summers)和赫斯顿(Alan Heston)等有鉴于此,他们根据ICP的研究结果和各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国民账户体系统计,另外收集和利用了各方发表的世界都市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资料,广泛使用回归分析方法,编制公布了涵盖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同时又具有连续性的按PPP计算的各国总产值和价格比较统计,命名为宾州大学世界统计表(Penn World Table,PWT)。1980年发布了第1版,以后逐步扩大范围并改进编制方法,1991年发布了第5版,现正准备发布第6版。

PWT编制的方法和具体步骤是:

(1)参照各国提交联合国的国民账户体系统计中支出分类,确定世界统计表提供的实际国民总产值的加总层次为个人消费、政府消费、国内资本形成和对外贸易差额。

(2)PWT主要是利用ICP基础调查统计数据和各国提交联合国的国民账户体系统计序列进行推算,而两者在商品和服务项目与价格统计上不尽一致,因此需要先对两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协调核对。

(3)利用各方关于世界各国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信息,例如联合国国际公务员委员会、为国际企业服务的一家英国公司和美国国务院等为给职员发价格补贴所作的各国首都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查资料,测算未参加ICP基准调查国家的PPF和实际总产值及人均总产值。

(4)根据第3步取得的结果,再利用各国提交联合国的按现行价格和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账户体系统计及增长率数据,通过多次回归分析,最后推算出包括参加过和未参加过ICP基准调查的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连续性的PPP、总产值和人均总产值数据。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开发和4次修订补充,PWT第5版(1991年)发布了138个国家和地区1950年~1988年按PPP计算的国内总产值及其构成项目、人均国内总产值、PPP指数及一些派生指标数值。

以后曾多次发布1988年以后的各指标的延伸数值。

由于PWT提供的统计涵盖国家较多,同时数据具有连续性,国际经济界广泛用作分析研究世界各国经济规模、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和贫困问题的依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