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890页(800字)

财务会计的一个特定范畴,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具体计量基础的选择。从具体内容上看,会计计量包括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两部分。从技术上看,计量主要是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方面内容所构成,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计量模式。

(1)计量单位,指用于计量或度量经济活动的尺度单位。

目前,会计上是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但货币尺度仍可具有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①名义货币单位;②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按照国际会计惯例,一般都以各国法定的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

但是一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时,如果无视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仍采用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就会严重扭曲会计信息,此时需运用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进行调整,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计量属性,指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

在西方现行实务中用于资产(和负债)的,有5种不同的计量属性:①历史成本或取得成本,指取得一项资产时实际支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②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指若现时取得相同的资产或与其相当的资产将会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③现行市价,指在正常的清理过程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④可实现净值,指在正常的业务中,一项资产可望换得的、未经贴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扣除转换时可能发生的直接成本;⑤未来的现金流量现值,指在正常的业务中,一项资产可望换得的未来净现金流量按反映风险的贴现率计算的现值。不同的计量属性常常金额相同,初始确认尤其如此。但从理论上看,这5种计量属性具有不同的适用性。现行财务报表一般以历史成本属性计量为其特征。

但在无原始交换价格和某些特殊情况下,其他几种计量属性可补充提供一些更为相关的有用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