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城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960页(677字)

在大城市的郊区或外围地区,兴建几个小城市,来扩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防止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给城市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环绕大城市的若干小城市,称为“卫星城”。

建立卫星城的思想,起源于英国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1903年英国曾建造了第一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的追随者恩维认为,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不失为控制大城市扩张的一种办法。美国规划建筑师惠依顿也表述了类似的观点,他提出要用绿地将大城市围起来,形成一个阻隔层,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建立工业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大城市保持一定的联系,这样就起到了一种控制与疏散大城市膨胀的经济活动的作用。

在卫星城的发展过程中,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附属型的“卧城”,卫星城以居住建筑为主,辅以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居民仍需去母城工作、劳动和享受文化娱乐生活,这种卫星城对母城的依赖性很大。

第二种类型是半独立型的卫星城,这类卫星城除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一部分居民可以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半独立的卫星城由于城市的产业不可能自成体系,所以对母城仍有一定的依赖性。第三种类型是独立型的卫星城,这类卫星城不仅有居住建筑,还有相对独立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和城市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可以解决居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卫星城按主导职能可分为工业、居住、科研文教三大类,近年来又出现了综合多功能的卫星城。

卫星城的发展趋势是: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远,独立性日益加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