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特林选址模型
书籍: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005页(613字)
霍特林于1929年提出的分析厂商选址和定价行为的模型。
模型最初是分析地理位置,假定在一个线性城市上,消费者均匀分布其上,由于位置不同,消费者是异质的,对于处于不同位置的商店有不同的偏好。消费者将观察所有商店的定价,并按使某商店定价与所需交通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选择购买商店。这样,当价格给定时,厂商可确定使其利润最大化的位置,这是选址策略中的纳什均衡。或者相类似的,当位置给定时,厂商可以变动价格,达到价格的纳什均衡。模型指出,只有当产品完全同质时,即产品位于相同的位置,伯特兰均衡的性质才成立,即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对于较一般的差别产品模型,差别会赋予厂商以市场力量,作伯特兰预期的厂商将索取不同价格。
霍特林模型可从某地理位置的分析拓展到产品特征空间的分析,从而可用于垄断竞争的研究。这样,位置代表着消费者理想的品牌特征与实际购买的品牌特征之间的差异,而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距离则表示消费者购买非理想品牌所带来的效用损失,这相当于前面分析的交通成本。
此外,霍特林模型还可从一维特征的产品分析拓展到进行多维特征差异的分析。
当交通成本为线性时,厂商若同时选择价格和位置,则模型的均衡解不存在。但交通成本修改为非线性后,均衡可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