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规模经济和不经济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022页(606字)

经济学中的规模即一个经济单元(企业、集团、地区)生产能力的大小。

生产能力由生产力诸要素的聚集程度和平衡配比所决定。因此,衡量规模大小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经济单元的规模与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因扩大生产规模引起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增加的称作规模经济。

反之,因规模过小而导致成本过高、效益过低则称作规模不经济。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是相对于变动成本(随产出量增减的成本)而言的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一个固定的量,不随产出量增减的成本),能尽可能多地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以降低单位产出的固定成本、从而降低单位产出的总成本。

在农业中,独立经营的农业生产单位要维持现有技术条件下最低限度的一整套农业设备,必须有充分的土地或其他劳动对象。由于农业土地的有限性,农业单位的现实生产能力往往由土地这一短缺资源为基础决定,土地不足导致生产的其他固定设施闲置(在家庭经营场合还导致家庭劳动力闲置),是实现规模经济的主要障碍。扶植骨干农户,扩大它们的农用土地占有面积,优化人、地比例;增加农业生产的聚集程度,提高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使每个农业单位通过共同利用设施和服务减少自备设施、自我服务的需要,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主要途径。规模经济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条件不同,最优规模也会不同。只要达到了以最小投入带来最大产出,这时的规模,就可称之为规模经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