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斯,R.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229页(1131字)

1937~ )

美国经济学家,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99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生于美国华盛顿州亚基市。1959年和1964年先后获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学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1970~1974年任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75年至今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1978年起任《政治经济学杂志》编辑。主要着作有:《经济周期理论研究》(1981)、《理性预期与经济计量实践》(与T·J·萨金特合编,1981)、《经济周期模型》(1987)等。

卢卡斯获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是他发展并运用了理性预期理论,从而使宏观经济分析理论发生了变革。

理性预期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F·穆斯于1961年提出,当时主要是针对微观经济方面的蛛网理论,并没有对一般经济思想产生广泛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卢卡斯率先将理性预期理论运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并将其推至现代经济学的前沿。

由于卢卡斯的贡献,以年轻学者为主体的理性预期学派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形成。

卢卡斯对经济周期理论有着独到的研究,认为经济周期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完备及其所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动和绝对价格的混淆。在他看来,如果经济主体认为价格变动为长期持久性变动,他就不会改变产出;如果经济主体认为物价发生了短期相对价格变动,则会使就业量和产量发生波动。

当货币存量意外增加时,生产者会将未预期到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误认为是短期相对价格上涨,从而增加生产;反之,就减少生产。这样便形成了经济周期。

卢卡斯对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计量模型的形成做出了贡献。卢卡斯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进行了批判,认为正确的经济计量模型应包括理性预期因素。

卢卡斯模型还将以前模型中的结构参数由常数改为随机参数,并将政策变动看做随机参数的变动。

卢卡斯的贡献还表现在他对运用经济政策控制经济的困难性的深刻认识上。

卢卡斯认为,经济主体的预期是合理的。经济主体能够利用一切可能得到的信息对政府经济政策和政策后果做出合理的预期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宏观调节政策归于无效。

卢卡斯主张政府最好制定并公开宣布长期不变的原则,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可信赖的环境。政策多变会干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卢卡斯反对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主张自由放任。

卢卡斯在经济增长理论、投资理论和金融经济学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