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理论与非纯共用品的提供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公共经济学大辞典》第217页(1820字)

【内容介绍】:

有些物品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

布坎南(Buchanan,1965,p.1-14)曾以俱乐部理论来解释这类物品提供的效率条件。例如,体育俱乐部提供的物品在没有达到拥挤水平之前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为了确定这种物品的最适提供数量和俱乐部的最适人数,我们借助布坎南的图示来分析(见图1)。应当强调指出的是,本文的目的是以俱乐部成员的福利来考察最适提供。

在图1a中,曲线C1表明了每个俱乐部成员的平均成本是如何下降的。随着更多的人加入俱乐部和分担成本,生产既定数量物品的平均成本将下降。

因此,倘若提供的是一个游泳池,每个成员的平均成本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俱乐部而降低。可以证明,随着俱乐部成员的数量增加,每个人从这一规模的游泳池获得的收益也会变化。开始每个人的收益可能增加(比如可以组成水球队,从而增加收益),但加入俱乐部的人员超过某一特定数量之后,可能就会发生拥挤,每人的收益将下降。当成员的规模为S1时,每人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即ab的距离)最大。如果游泳池的规模比较大,那么,尽管每人的成本可能提高(比如是Ch),但每人的收益可能比较大(比如是Bh),最适成员规模会增加到Sh。因此,不管这种物品的数量是多少,都会存在着一个最适成员人数。

在图1c中,在这种物品的任何数量下,我们把俱乐部成员的最适人数以N。pt表示。

在图1b中,我们开始假定俱乐部成员的人数是既定的。

一个游泳池可能由一个人私自消费。假定该游泳池扩大规模,这个人承担的成本会增加,如曲线C1所示。倘若这个人获得的收益发生了变化(如曲线B1所示),那么,他显然不会购买这种物品。然而,倘若由许多人组成一个俱乐部,每人的成本可能会降低到Ck,而由于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则收益不会降低那么多(比如只降低到Bk)。依据与俱乐部规模k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成本和收益函数,最适数量是Qk(也就是说,每个俱乐部成员的净收益在Qk处实现最大化)。因此,不管俱乐部的规模有多大,只要是既定的,就会存在着一个最适数量(规模最适的游泳池),这可以用图1c中的曲线Q。pt表示。

至此,我们就可以找到任何既定数量下的最适成员规模和任何既定成员规模下的最适数量,也就是说,有可能同时解出最适数量和最适成员人数。在图1c中,如果成员为Nk,最适数量显然是Qk,但在数量为Qk时,最适成员人数是Nr

在成员为Nr时,最适数量为Qr,如此等等。最终,d点是最适数量和最适成员规模的解。

图1 俱乐部的最适规模

应当强调指出的是,上述解使成员的福利最大化,但在只有一个俱乐部的情况下,此解也许不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恩格(Ng,1973,p.291-298)曾经就仅有一个俱乐部的情况进行过分析,建立了这种情况下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然而,上述分析所得到的重要论点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特点的物品可以通过俱乐部在市场上得到自愿提供,政府不一定非要干预以确保这种物品的提供。

。【参考文献】:

共用品(Public Goods)

纯共用品的配置理论(Theory of Pure Public Goods Allocation)

公共部门的集体决策(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蒂布特模型(Tiebout Model)

Buchanan,J.M.,1965,An Economics Theory of Clubs,Economica 32

Ng,Y.K.,1973,The Economics Theory of Clubs:Pareto Optimality Conditions,Economica 4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