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出的国际比较:方法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公共经济学大辞典》第275页(5034字)

【内容介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国的财政支出是否应当进行调整,应当调整那些项目,这些决策不仅要视本国的社会、经济和人口状况,而且还要与同类国家的支出格局进行比较。

其中,关键的问题是:(1)政府支出占GDP的比率与社会、经济和人口等基本决定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2)一国的政府支出优先次序是否发生了显着变化。泰特和海勒(Tait and Heller,1982)的经济计量研究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一个概念,即所谓的支出国际比较指数(international expenditure comparison indices,IEC),用来比较各国的财政支出格局。

由于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因此,海勒和戴尔蒙德(Heller and Diamond,1990)对此方法作了改进,用来分析财政支出格局的决定因素、进行各国财政支出比较所涉及的问题以及经济学家在估价一国财政支出格局时所遇到的问题。

1.IEC指数的估计

泰特-海勒的IEC指数的计算方法是:首先建立一个回归模型,用来解释每类财政支出i占GDP的比率Yi。对于任何国家j,回归方程的估计系数表明的是每一时期t的特定支出比率

指数IECijt就是财政支出比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率:

IECijt=(Yijt/Yijt)×100

如果分母是负的或很小,那么,IEC指数的上限是200。

IEC指数的计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依据回归方程预测的比率只是在方程中使用的有关国家j的解释变量(如经济特征、社会特征和人口特征等)的值既定、其他国家这类支出格局与这些变量的关系既定的情况下,对一国可能花费在支出类别i上的一种估计值,不能说明这种支出水平是否是最适当的。

第二,基本结构方程的相关系数越小,该方程对各国财政支出比率的影响因素所做出的解释可信度越低,也就越需要考虑导致一国偏离“预测的”支出比率的其他“没有解释的”因素。

第三,利用IEC指数进行各国比较,其基准是每一国家的实际支出水平与预测的支出水平的比率,而不是实际支出比率。某一类支出的IEC指数很高(比如说超过100),只是表明该国的实际支出水平高于预测的支出水平。因此,IEC指数比较低的国家(比如不到100),其某类支出占GDP的比率也许比IEC指数比较高的国家还高。

第四,用于方程估计的国家样本选择对于结果而言显然至关重要,因为预测的支出比率和基本回归方程的参数必然与选定的国家样本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回归所用样本的同质性,应当尽可能地扩大同类国家样本。

第五,倘若样本仅限于发展中国家,那么,有些变量会使某一地区国家的IEC指数高于或低于100。在分析单个国家的结果时,不仅要估计IEC指数是高于还是低于100,而且还要从其地区平均值来考察。

第六,由于IEC指数缺乏“规范性”内容,因此,如果一国的IEC指数值偏离某一既定支出类别的平均值100,那么,最应当推测的是该国的支出是高于还是低于作为类比基准的国家。这是回答下列问题的基础:这种偏离完全表明的是有意识的政府支出优先次序吗?这能说明这类支出同其他支出相比受到鼓励或排挤吗?这反映了部门间生产效率的差异或既定的支出政策目标实现的方式不同?这反映了各国间相对要素价格的显着差异?

第七,在利用IEC指数估计经济支出时,有关的“预测因子”变量有一些问题。

海勒和戴尔蒙德(Heller and Diamond,1990)从技术角度出发,提出功能支出的基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从经济角度来看是适当的支出结构。如果一国按照其功能支出结构的技术要求支出,那么,其经济支出的每类IEC指数结构为100。

但功能支出分析表明,一国的功能支出格局明显与预测的支出格局不同。

如果一国愿意将其实际支出格局更接近于预测的支出格局,那么,就要求其经济类支出的支出格局具有类似的变化。因此,在报告经济类支出的IEC指数的结果时,需要提供两种指数。第一种指数基于该国的实际功能支出格局计算一国的IEC值,第二种指数基于该国的预测的功能支出格局计算该指数。

2.检验支出优先次序和基本结构方程的变化

海勒和戴尔蒙德(Heller and Diamond,1990)的方法旨在根据不同支出或基本支出结构的决定因素变化,分析支出的优先次序是否发生了变化。回答这个问题所采纳的方法要对影响IEC指数的因素进行分解。这种变化可能来自下列三个因素:

第一,支出类型i的决定因素值可能变化,这表明,即使该国的偏好不变,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图1中,这种变化由A点向D点移动表示,反映出解释变量的值从x1变化到x2

应当指出的是,如果直线t0代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yi与其基本决定因素xi之间的(估计的)线性关系,那么,在A点的实际支出与其预测值(在A′点)的比率会不同于在D点(相对于D′点)的观测值,这主要反映出对于国家j,x与y之间隐含的行为关系不可能恰好与就国家整样本估计的线性关系。

图1 解释变量变化对支出的影响

第二,政府的偏好对某类支出也许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于该国来说,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x和y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参数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可用图1中由A点向B点移动来说明。财政支出的决定因素没有变化,但在B点的支出比率已经提高了。

从A点向C点移动或许反映出这两种因素的组合。

第三,随着时间的推移,解释各国间财政支出比率变化的基本结构方程可能会变化。除了单个国家的基本支出决定因素的值变化外,为了进行比较,支出线也可以移动,比如说从t0移动至t1。结果,即使该国在此图中的位置仍然保持在A点,但可观测的IEC指数会降低,这说明作为类比基准的支出线的这种移动导致支出比率的预测值增大。

2.1 财政支出优先次序的变化

有些方法可以用来区分第二种因素导致的IEC指数变化与有关国家的支出优先次序的变化,并可以区分反映基本决定因素值的变化与作为类比基准的结构变化的第一种因素和第二种因素。

原则上,如果作为类比基准的直线仍然是t0,如果考虑到一国支出决定因素值的变化,那么,IEC指数的比率变化应当反映出支出优先次序的变化。这需要一个重要的假设。

在不知道该国自身的x与y之间的行为关系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完全分清是反映优先次序变化的指数发生了变化还是该国的x与y间的隐含关系是非线性的。

如果假设从A点移动到D点不会使IEC指数变化,只是表明支出的基本决定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就可以假定该比率的任何变化表明了与一种支出类别相符的优先次序的变化(不论该水平是高于还是低于100)。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向B点(E点)移动说明了提高(降低)这种支出类别的优先次序。

另一因素也许使这种判断更加复杂。倘若作为类比基准的直线(comparator line)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说从t0改变为t3,那么,IEC指数的变化会十分不同,取决于哪条直线被看作是基期结构。假定估价两年的数据点,比如说在A点和C点,以t0为基期结构。这会表明,由于从A点移动至C点,优先次序会提高。

然而,如果估价这两种数据点,假定后一年的方程结构是t3,那么,就可以看出,IEC指数将下降,说明优先次序降低。这反映出数据点的结构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从A点到C′点,IEC指数的比较会产生一致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先次序提高。

这表明需要估价估计方程的系数在该时期是否已发生了变化,这些结果中是否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取决于所选定的基期。实际上,对大多数的估计支出方程来说,观测不到这种不一致性。

2.2 基本结构支出方程的变化

估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决定支出比率的结构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的一种方法是估价让数据集不变而改变用于估计该预测值的方程对IEC指数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IEC指数的分子(实际比率)和解释变量的值都保持不变;变化的全是预测值,反映出哪一时期的估计方程系数用来预测。原则上,如果随着结构系数的改变,可观测的IEC指数将下降(提高)可能意味着预测值提高(下降),从而意味着有利于(不利于)该支出类型的结构性变化。

这等同于曲线从t0改变到t1(t2)。

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假定这种结构关系的变化可能只是一种平行变化。

正如图2所示,更为可能的是交叉变化(例如,从t0到t1),而且该曲线还可能发生更大的变化,例如从t0变化到t2

这种情况最为混乱不堪。

如果一国的实际支出比率在t0时期处于A点,这种结构关系变成t2就表明,IEC指数会从100下降至一个较低的值,说明这种作为类比基准的结构变化有利于这种支出类型。换言之,如果另一国家在t0时期处于B点,该结构线的变化会导致该指数增加,这说明这种变化不利于这种特殊支出类型。

显然,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存在,取决于起始点的位置。然而,仅观察这种指数的变化,而不借助于基本结构系数的数据(它反映了作为类比基准线的斜率符号变化),就不会澄清结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交叉的情况下(诸如从t0到t1),结果可能仍然不明确。还以图2来阐示,如果所估计的不变数据点处于C点,结果似乎是结构关系的变化不利于这种支出类型(例如,在任何解释变量的值既定的情况下,预测出来的支出比率比较低)。倘若处于D点,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形。显然,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取决于该国的、以其支出比率及其决定因素所规定的初始状况。

这需要考察结构方程的斜率和常数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并要认识到结构关系的变化方向取决于一国的支出比率在曲线上的位置。

图2 结构支出方程变化对支出的影响

在分析这些结果时,难以充分分析单个国家的可观察到的全部变化。

为了找到支出变化的综合性指标,可以按大区计算出每一地区的平均值。为了计算出这些平均值,只有其IEC指数在所有时期都可找到的国家才包括在内,否则,这些地区平均值的变化只反映该样本的国家构成变化。

。【参考文献】:

Tait, A. A. and P. S. Heller, 1982,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IMF.

Heller, P. S. and J. Diamond, 1990,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Governemnt Expenditure Revisite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1975-86, IMF.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