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经验分析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公共经济学大辞典》第867页(5211字)

【内容介绍】:

我们在《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和《赤字融资的不同方法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这两个辞条中从理论上比较详细地分析了预算赤字、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可能依赖货币当局通过货币发行而直接为预算赤字融资,这种融资方法在西半球发展中国家特别普遍。

第二,货币当局可能把利率水平作为目标。增加举债规模为预算赤字融资可能对利率造成上扬压力。为了减轻这种压力以保持利率目标,货币当局可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买政府有价证券,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第三,向海外举债的国家提高了其高能货币的外国部分的份额,在冻结政策没有奏效的情况下,引起货币基础增加。

高能货币的增加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从目前来看,有关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赤字、货币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间的直接关系,另一类则基于高货币增长将引起高通货膨胀这一假定,检验预算赤字与货币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1.发达国家的赤字、货币与通货膨胀间关系的经验研究

从就美国的经验研究来看,预算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不固定。汉姆伯格和兹维克(Hamburger and Zwick,1981,p.141-150)认为,当货币增长给利率造成上扬压力时,预算赤字引起货币供给增加,这种情形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因为这时货币当局试图控制利率。

他们使用的理论模型假定利率是由私人信贷和公共信贷构成的贷款市场决定的,其结果是随着政府对贷款的超额需求,利率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基于其反应函数可能对政府举债增加做出反应,即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买提高货币存量,以减轻对利率的上扬压力。

这一经验研究的结论适用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把利率作为目标的1961年~1974年以及把联邦资金日拆利率(federal funds rate)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的1977年~1978年。但是,根据1975年~1976年间的情况,经验研究并没有发现预算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有什么关系。

1985年,琼斯(Joines,1985,p.329-351)也对美国的预算赤字与货币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只是时间跨度更大:他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了美国1866年~1983年间的预算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关系,结论与上述相反。

他的研究发现,预算赤字无论是以实际值衡量还是以名义值衡量,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会引起货币增长率提高(除了政府用于战争的支出占GNP的比率很高的几个时期之外)。

琼斯的这一结论得到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的支持。有些学者(Tabellini and La Via,1989,p.15-25)利用美国1955年~1985年的数据进行研究,表明赤字融资的负担总是落在财政当局而非货币当局。

他们的结论是: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受对预算赤字负责的财政决策者的行为的影响。

巴恩哈特和达拉特(Barnhart and Darrat,1988,p.231-242)利用1960年~1984年的数据,对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七个国家的预算赤字与货币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算赤字对货币增长率的加快或放慢没有因果关系,而且货币增长对预算赤字也没有反作用;在上述所有这些国家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证明是相互独立的。

种种经验研究表明,在工业化国家中,预算赤字与货币增长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虽然有个别经验研究证明在美国可能存在着这种关系,但这是因为货币的增加是为了保持利率目标而不是为了适应预算赤字。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供给的改变是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不是通过货币当局为预算赤字融资。

2.发展中国家的赤字、货币与通货膨胀间关系的经验研究

然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西半球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形截然不同,这些国家主要依赖货币发行为预算赤字融资。

在这些国家,有强有力的统计证据表明赤字、货币与通货膨胀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公然通过货币当局为预算赤字融资,故学者们的经验研究没有强调预算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而是考察了预算赤字是否是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研究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决定因素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观点是传统观点的一种修正,即认为由于财政无能,引起预算赤字货币化,从而造成通货膨胀。过度的公共支出和低效率的收入筹措手段迫使政府累积大量预算赤字,且通过货币当局来融资。因此,这种观点认为,预算赤字与货币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通货膨胀决定因素。

第二种观点把通货膨胀看作是由对外部门通过国际收支不均衡而出现的变化所决定的,这种观点亦称为国际收支观点(Montiel,1989,p.528-531)。这种观点认为,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引起本国货币贬值,引起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已造成通货膨胀的汇率干扰引起实际预算价值的降低。在没有货币供给增长规则的情况下,货币当局不得不因为名义支出值增加而使预算赤字货币化。

第三种观点通常称为结构主义观点(Goode,1984,p.270-272;Baer,1987,p.1009-1011),没有上述两种观点那么流行。这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的起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某些结构性特征,并不在于预算赤字的货币化或汇率的干扰。

这种结构性特征包括资源的不可流动性、市场的分割性以及表现在食品、硬通货、半成品、国内储蓄等方面的短缺性。这些特征使得垄断企业收取的价格高于竞争性市场决定的价格。在衰退时期,垄断企业提高价格以维持利润-资本比率和资本形成所需要的保留收益数量。在工会的压力下,价格上升导致工资增加,继而出现又一轮的价格和工资增加。开始,政府防止共用品的价格追赶私人部门的价格,造成相对价格扭曲。这种扭曲迫使政府在以后阶段进行干预,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矫正。

政府不是提高公共部门的价格就是发行货币,以弥补支出成本的增加。这两项措施都会造成通货膨胀。

预算赤字货币化使得货币内生化,因一般价格水平提高而引起货币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被认为是由初始价格提高被动决定的。

康登(Congdon,1987,p.72-91)通过对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比,研究了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决定因素的统计证据非常合乎传统观点。作者利用政府债务-收入比率作为衡量标准,考察了自国际债务危机伊始拉丁美洲国家的通货膨胀过程。

他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债务-收入比率这一指标大大低于工业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债务市场效率很低,阻碍了政府在国内举债,迫使预算赤字货币化。很多拉丁美洲国家自1982年之后不得不依赖货币当局为预算赤字融资,因为他们所能获得的国外融资来源削减了。这一过程必然引起货币供给增加,通货膨胀率提高。

蒙特尔(Montiel,1989,p.527-549)研究了阿根廷和巴西两国高通货膨胀的原因,阿根廷的样本时期是1982年~1985年,巴西的样本时期是1983年~1985年。

研究结果表明,货币基础和名义汇率的外生变化(而不是名义工资变化和产出冲击)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决定因素。而汇率变化与货币基础的作用相比较,尽管这两个变量似乎都会驱动价格,但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名义汇率变化决定的。

因此,蒙特尔支持国际收支观点。

3.结语

总之,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决定因素的经验分析表明,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预算赤字货币化引起的。

但是,有些经验研究表明,名义汇率冲击以及工资和价格上升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一般价格水平变化,这说明通过货币发行融资预算赤字并不是通货膨胀的惟一原因。发展中国家经常出现各种外部干扰和国内供给冲击,加速了通货膨胀进程。

尽管如此,大量经验分析表明,预算赤字货币化是通货膨胀的最强有力的决定因素。即使支持国际收支观点的研究也不否认财政政策和货币冲击在影响价格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Effects of Fiscal Deficit on Inflation:Theoretical Analysis)

赤字融资的不同方法对货币供给的影响(Impact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Deficits Financing on Money Supply)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Link Between Fiseal Deficits and Inflation:Some Contrasts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Baer, W., 1987, The Resurgence of Inflation in Brazil, 1974-1986, World Development 15.

Barnhart, S. W. and A. F. Darrat, 1988, Budget Deficits, Money Growth and Causality:Further OECD Evide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7.

Congdon, T., 1987, The Link Between Budget Deficits and Inflation: Some Contrasts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M. Boskin, et al., eds., Private Saving and Public Debt, Basil Blackwell.

Goode, R., 1984, Government Fin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Brookings Institution.

Hamburger, M. J. and B. Zwick, 1981, Deficits, Money and Inflation,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7.

Joines, D. H., 1985, Deficits and Money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1872 -1983.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6.

Montiel, P. J., 1989, Empirical Analysis of High-Inflation Episodes in Argentina, Brazil, and Israel,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s Staff Papers 36.

Tabeilini, G. and V. La Via, 1989, Money, Deficit and Public Debt in the United Stat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