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纳察尔斯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328页(865字)

【生卒】:1875—1933

【介绍】:

俄国政治活动家、文学批评家、政论家。

科学院院士。1895年进瑞士苏黎世大学攻读哲学和自然科学,接受了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即赫主义,同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7年回俄国参加革命工作,1899年被捕,在监狱和流放地度过了6年时间。

1904年在日内瓦参加布尔什维克的周刊《前进报》和《无产者报》工作;1908-1910年参加以鲍格丹诺夫为首的“前进报派”的派别活动,发表了《宗教与社会主义》一书,宣传“造神说”,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

1917年2月重新回到布尔什维克行列,并积极参加十月革命。革命后至1929年任教育人民委员,1929年起任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属学术委员会主席,1931年任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所长及《文学百科全书》的主编。1933年出任西班牙大使,同年在赴任途中病逝。他从本世纪初开始学术活动,兴趣广泛,其着述涉及哲学、历史、教育、文学、戏剧、外交、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文艺论着最多。早期着作《实证美学基础》(1904)反映了他早期的美学观点,带有一定的唯心主义成分。在《马克思主义与美学·关于艺术的对话》(1905)、及《社会民主艺术创作的任务》(1907)等着作中提出了艺术的前途在于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论点,并阐明了无产阶级文艺的主要特点。革命后他积极领导了苏维埃新文化的建设工作,坚持列宁的文艺路线,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文艺思潮作斗争,继承优秀文艺遗产,反对颓废主义艺术,扶植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生力量,团结文艺工作者,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他的《列宁与文艺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论文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列宁有关文艺问题的重要言论,为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及其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对西欧文学也作过深入探讨,着有《西欧文学史发展的几个问题》以及一系列关于巴尔扎克、雨果、法朗士、罗曼·罗兰、肖伯纳、布莱希特等人的文章。他还是一位剧作家,写有多部剧本,较出名的如《浮士德与城》、《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康帕内拉三部曲》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