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科夫斯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368页(698字)
【生卒】:1913—1994
【介绍】:
俄罗斯作家。
原苏联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73)。生于彼得堡的医生家庭。1939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开头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战前发表过研究巴比塞、尼克索和海涅的着作。
卫国战争期间任战地记者,除写了一些特写外,还创作了反映列宁格勒人民英勇斗争的两部曲《这事发生在列宁格勒》(第一部《随军记者》,1944;第二部《丽达》,1945)。接着作者又写了反映战后和平生活的《和平的日子》(1947),从而把两部曲扩大为三部曲。
长篇小说《我们这里已经是早晨》(1949,获1950年斯大林奖)描写了战后库页岛南部的社会主义改造。50-6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生活中的一年》(1956)和《我们正在选择的道路》(1960),中篇小说《远方星辰的光辉》(1962)和《未婚妻》(1966)等,前两部小说描写了到北极圈内工作的年轻工程师的经历,而在后两部小说中作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上。
恰科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围困》(1968-1975,获1978年列宁奖)。这部共分5卷的巨着描绘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广阔画面,颂扬了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从70年代下半期开始,恰科夫斯基主要从事政治小说的创作,陆续发表了《胜利》(1978-1981,获1983年原苏联国家奖)、《未完成的画像》(1983-1984)和《纽伦堡的幽灵》(1987-1989)。他的政论文和文学论文观点鲜明,文笔犀利,1982年结集出版,书名为《文学·政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