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44页(661字)

英国歌流派。

1954年10月,伦敦《旁观者》周刊登出一篇匿名文章《在这运动中》,首次以大写的“运动”一词特指一群新作家的出现,从而把一些原本并无流派意识的作家拉在一起。1955年和1956年分别出版的多人诗选集《一九五〇年代的诗人》和《新诗行》则明确了“运动中”作家的人选,可以说标志了运动派的确立。一般认为,其成员包括:金斯利·艾米斯、唐纳德·戴维、约翰·霍洛威、菲利普·拉金、罗伯特·康奎斯特、伊丽莎白、詹宁斯、D.J恩赖特、约翰·韦恩、托姆·冈等九人。虽然这些诗人大多不承认这一流派的存在,而认为它是新闻界强加给他们的头衔,但他们在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上的确有不少共同之处。罗·康奎斯特在《新诗行》序中说,新诗与前代诗歌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它既不从属于宏大的理论构造体系,也不听命于无意识指令的聚合。……而是……对所遇到的一切都采取经验主义态度”。

在题材方面,它表现为“对真人真事的崇尚”;在技巧方面,则“拒绝放弃理智的结构和易懂的语言”。他们反对自浪漫主义以来的英诗,尤其要排斥他们视为“外来的”现代主义风格,力图恢复18世纪以前的本土诗歌传统,恢复“诗是由理智、情感、感觉等一切俱全的完整的人所写和为完整的人而写的原则”。他们的创作具有浓郁的英国本土风情和机智、冷峻的特色。

在战后英国诗坛有很大影响。

从50年代后期起,成员们更加注重发展个性,扩大写作范围,遂逐渐分道扬镳。1963年出版的《新诗行二集》增收了一些风格不同的派外诗人作品,这标志着运动派的完全解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