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92页(1130字)

【生卒】:1901—1976

【介绍】:

法国作家、政治家。

青少年时期酷爱造型艺术。1923年赴柬埔寨丛林寻找寺庙废墟。因贩运石雕出境,遭到殖民当局扣押并被起诉。这一事件激起了他对殖民制度的反抗情绪,开始同情殖民地人民。1925年2月在西贡创办《印度支那报》,揭露殖民当局的恶劣行径,主张对殖民制度进行开明改革。1926年回国后发表了《西方的诱惑》,通过中、法两位青年通信的形式揭示了东、西方文明的危机。书中对人类生存荒诞性的根本理解,构成了尔罗后来小说创作的哲理基础。这以后发表3部以亚洲为背景的小说:《征服者》(1928),描写1925年中国省港大罢工的始末以及广州革命政府中各种政治力量的矛盾和斗争;《王家大道》(1930),以本人的切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描写两名西方冒险家沿着旧日的王家大道,在高棉丛林中寻找古寺石雕,建立独立王国的遭遇,获联合文学奖;《人类的命运》(1933),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4.12”蒋介石叛变血腥镇压革命者为背景,描写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殊死搏斗,本书获龚古尔奖。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马尔罗作为左翼作家积极投入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他和纪德一起通过各种形式争取台尔曼、季米特洛夫等人获释,担任全世界作家反战反法西斯主义委员会领导成员并访问苏联。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他从法国征集了20余架飞机在马德里组建了国际飞行中队,并亲自驾机战斗。1937年发表了描写西班牙人民抗击法西斯的小说《希望》,书中通过马德里的不眠之夜,国际飞行中队的支援,麦德林战役的胜利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战斗画面,构成了整个西班牙战争的巨幅画卷。

这是一部杰出的战争小说,热情讴歌了工人、农民、共产党员和国际纵队英雄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尔罗加入法国装甲部队,受伤被俘,后逃离口。

这期间创作了小说《阿滕堡的胡桃树》(1943)。

这部作品是马尔罗创作生活的转折点,书中不再有革命色彩,而是陷入抽象的哲理之中,如历史发展、人的概念和艺术的作用等。1944年化名“贝尔瑞上校”领导阿尔萨斯洛林旅解放了阿尔萨斯。战后,作为戴高乐的忠实助手,先后被任命为新闻部长、文化部长和国务部长。

1964年代表戴高乐来华。在繁忙的访问、政务活动中,相继发表了《艺术心理学》(3卷,1948-1950),《沉默的声音》(1951)、《世界雕塑的假想博物馆》(3卷,1953-1955)等艺术哲学论着。

1967年发表的《反回忆录》通过回忆、叙述、想象、议论相互交错的手法,记述了他对时代的观察和与历史人物的交往。

此外还写有关于戴高乐的书《砍倒的橡树》(1971)等。他的遗体已于1997年迁葬于巴黎先贤祠。

上一篇:玛莱-若丽 下一篇:马尔里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