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705页(662字)

【生卒】:1900—1977

【介绍】:

法国人。

早年参加布勒东组织的超现实主义诗人团体活动。1929年离开这一团体,致力于歌谣、诗歌和电影剧本的创作。1931年发表一首讽刺诗《试写法国巴黎一次首脑晚宴》,在诗中,他用同音异义词进行文字游戏,还将字母或音节进行戏谑性的次序颠倒。

他的独特的风格受到诗界的青睐,因而成名。

后来还发表有诗集《话语集》(1945)、《故事集》(1946)、《场面》(1951)、《闲聊》(1955)、《杂话集》和《其他集》等。从诗集的题目可以看出诗人喜欢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欢乐苦痛,善于捕捉鲜明强烈的形象。

他的诗纵情驰骋,幽默诙谐,使用自由诗和口语体,手法新颖,语言自然,富有节奏,朗朗上口,深受群众欢迎。他的几首歌谣集如《落叶集》、《巴巴拉》曾由作曲家约瑟夫·科斯配乐,广泛传唱。

30年代起,他和许多着名的导演编导创作电影剧本:《袋中的事件》(1932)、《奇特的悲剧》(1937)、《雾中码头》(1938)、《晚上的来访者》(1942)、《夏日之光》(1943)和《天堂的孩子》(1945)等。1975年,获国家电影大奖。普雷韦尔的作品,尤其是抒情诗,描写生活中的现实,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与那些荒谬和抽象的诗作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品的意义也真实可见,贯穿他的作品的主题是:拒绝战争、揭露教会的恶行,聆听穷人的倾诉,关注人在欢乐或痛苦中的爱情。

他的动物寓言诗表现出极端自由的象征主义。他在诗歌中使用抨击、讽刺、幽默等手法表达无政府主义的人道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