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层次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94页(923字)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斯洛在其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激励的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两个基本点:其一,人类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反映了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人类共同的特点;其二,人类的这五种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以层次结构形式出现的。当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才能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此时,较高层次的需要成为新的激励因素推动人们继续努力。(1)生理需要,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类最原始的需要,包括食物、衣着、住所、睡眠和性的需要。

马斯洛指出,如果人的这些最基本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这个人就会被生理需要所支配,而其他需要就会退到隐蔽的地位,无法构成激励的基础。(2)安全需要。当生理需要得以满足之后,人们追求安全需要,这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防备疾病、灾难、暴力以及职业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需要。(3)社交需要。这包括对友谊、爱情和群体归属感的需要。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以满足之后,就会产生社交需要。这层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影响人的精神健康。(4)受尊重的需要。

当社交需要得以满足之后,人们一般就会要求自尊和受人尊重,这包括一定的社会地位、名望、权威和自信等方面的满足。(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干、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只有在其他所有的需要都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上升为主要激励因素。

马斯洛还认为,并非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之后,较高一级的需要才会显现。他说:“事实上,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成员,他们的各部分需要均仅有部分满足,同时也有部分未满足,而他们却都是正常的。因此,在此项需要的等级层次中,应有一项更切实际的描述:即自较低层次而上,满足程度(以百分比为单位)逐渐减少。举例来说,请容我任意假定某人,其生理需要可能仅满足了85%;其安全需要满足了70%;其社交需要满足了50%;被尊重需要满足了40%;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仅满足了1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