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718页(805字)

【生卒】:1874—1936

【介绍】:

法国评论家、作家。

曾是柏格森的学生,但两次参加哲学教师学衔考试都没有成功,却去当历史地理教师。后来出名之后在日内瓦大学获得一个文学教授职位。他是本世纪初着名的文学批评家,对文学批评界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堪与19世纪的圣伯夫相比美。1912年,他发表论着《斯特凡·拉梅的》,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来解释马拉梅的诗,革新了泰纳、布吕纳蒂埃的传统批评方法。后参加《新法兰西杂志》编辑部工作,自1911年起,20多年来他在该杂志上发表无数的重要论文。部分文章被收集在《随感集》(在他死后分册出版,1938-1941):其中有《关于小说的想法》(1938)、《关于文学的想法》(1938-1941)、《关于文学批评的想法》(1939)。身后还出版一部文学史力作《1789年迄今的法国文学史》(1936),这部作品条理清楚,表达有力。在他生前发表的论着中首先应提到的是批评三部曲《法国生活三十年》:《夏尔·莫拉斯的思想》(1920)、《莫里斯·巴雷斯的一生》(1921)和《柏格森主义》(1923)。嗣后,他发表《保尔·瓦莱里》(1924)、《批评的生理学》(1930)、《斯丹达尔》(1931)、《法国政治思想》(1931)和《居斯塔夫·福楼拜》(1935)等。此外,他最初也写了一部诗集《红天鹅》(1897),死后出版了一部小说《巴尼热在战争中》(1941)。蒂博岱的批评方法是将作品始终置于与其作者那一代人相应的情景下来进行分析,要求对社会背景,甚至对地理环境都加以重视,但他反对那种考证的批评,他主张批评应是“创作的批评”,首先要重新创造一个产生作品的写作动机或灵感,然后用自己的文学语言表达这种恢复的行为。这样批评成为二度创作,重构文学的系统,人们称他这种批评是“元批评”。

无疑,他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启发了20世纪现代批评。

上一篇:泰里夫 下一篇:蒂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