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725页(560字)

文艺运动、流派。

1916年以后到20年代初在苏黎世、纽约、柏林、科伦、汉诺威和巴黎等地兴起,有虚无主义倾向。据流传最广的说法,“达达”一词为苏黎世一群青年艺术家和反战分子所创,他们随意把裁纸刀插入法德词典的一页,打开后刀子正指“达达”一词,于是便把这个本无意思的词作为他们艺术运动的名称。

据当时留下名字的材料,参加者有特里斯唐·查拉、汉斯·阿尔普、理查·于埃森贝克、扬科、塞尔内等人,其实,当时还有阿波利奈尔、毕加索、桑德拉尔、康定斯基、迪尚等人在达达的刊物上发表作品。有人曾认为法国画家迪尚是达达派的先驱和领导人,因他早在1913年就以实物创作了第一幅有“达达”倾向的作品:一辆倒置在凳子上的自行车。

在巴黎,达达主义的重点是文学,在其大量的小册子和评论集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学》杂志(1919-1924)。其实,当达达主义的歌、文学、哲学等目标与政治目标结合起来时,这个流派的主要人物来到巴黎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融为一体了。

达达运动的积极分子不再提起达达而投身于超现实主义运动了。达达反对传统的审美价值,主张破坏原有的思想与语言的结构,以加速人道主义文化的消亡,它追求偶然性和随意性。

达达主义在绘画上、诗歌上、雕塑上都留下了一些荒诞古怪的作品,很惹世人的惊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