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846页(681字)
【生卒】:1889—1964
【介绍】:
生于埃及南方的阿斯旺县一个家境贫寒、极其守旧的家庭。小学毕业后即在家乡任教,同时在卡纳城学习财政金融。
他自幼受到伊斯兰革新思想影响,同时酷爱文学。后随家迁到扎卡齐格,1906年到开罗,历任记者、编辑、伊斯兰基金会最高理事会书记助理,1956年起任文学艺术最高理事会理事兼诗歌委员会主席。
1960年获国家文学表彰奖。在诗歌创作上,他同舒克里等一起推动完成了埃及诗歌的一个发展阶段。他的诗以新的形式表现了新的埃及精神,抒发民族主义感情,结构严谨,富哲理推论,诗作大多以爱情和大自然为主要题材。第一部诗集《清晨的苏醒》于1916年出版,此后不断有集子问世,主要有《安斯宫》(1917)、《在尼罗河上》(1921)、《死亡的世界》(1921)、《拉姆西斯》(1921)、《归来》(1928)、《过路人》(1937)、《西方的旋风》(1942)等,一生共着诗集10卷。
长篇小说《萨拉》(1937)以其自身的恋爱经历为素材,在女主人公形象上倾注了满腔的爱。此外还着有《生灵汇编》(1915)、《文艺参政资料》(1925)、《二十世纪的独裁统治》(1928)、《脚镣手铐的世界》(1937)、《上一辈的埃及诗人们》(1937)、《穆罕默德》(1942)、《耶稣》(1945)、《中国之父孙逸仙》(1952)等有关文艺、政治、哲学的评论、随笔、杂文和人物传记等80余部。他的散文言简意赅,富于技巧,也曾推动了埃及散文的发展。1975年出版《阿卡德全集》(2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