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076页(525字)

当代文学术语,一般指自然语言的作品所表现的“真实”世界的客体。

客体一词不够充分,因此符号学理论把参照物扩展到包括性质、行为和真实事件。由于“真实”世界的概念本身过于狭窄,所以参照物还必须包括“想象的”世界。

然而,语言世界和参照世界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并不完善。

一方面,某些语法范畴,尤其是逻辑关系,没有有效的参照物;另一方面,某些指示词,如人称代词,没有固定的参照物,每次都指不同的客体。

这就是说,只要以实证主义的预想为出发点,就不能构成满意的参照理论。于是出现了两种统一参照物的努力。一种是按照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为符号的结构提出一种三角模式:象征(能指)与参照物不是直接联系,而是通过参照(所指)的中间媒介联系起来。另一种按照交流理论,认为参照物是交流结构中语境的一个方面,或是词语形式,或是可以被词语化的形式。于是出现了一种语言的参照作用:语言被用来描绘世界,这世界就是参照物。根据以上所述,参照物有时是被赋予名称或用词语所指的事物,而不是事物本身;有时则被认为是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如自然语言和自然符号,形象符号和自然符号,等等。在文学作品中,参照物被认为是虚构的或想象的、用语言表示的事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