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主义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135页(623字)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称名。
取自奥地利医生(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病学家)З.弗洛伊德(1856—1939)的名字。弗洛伊德在研究心理的病理过程原因时,坚决反对以生理原因来解释心理活动内容的变化这类植根于庸俗唯物主义的企图。他把心理看作是某种独立的、同物质过程平行存在的东西(参见心身平衡论)和受意识范围之外的一些特殊的、永恒的心理力量所控制的东西(参见无意识)。对享受的无意识追求(性爱)与意识所适应的“唯实原则”之间的永恒心理冲突,像劫数一样主宰着人的灵魂。
弗洛伊德对人的一切心理状态、一切行动,乃至对一切历史事件和一切社会现象都进行了精神分析,亦即把它们解释为无意识的表现,首先是性欲的表现。弗洛伊德认为,个人心理深处的永恒冲突是道德、艺术、科学、宗教、国家、法律、战争等等的原因和内容(隐藏在直接意识之外的东西)(参见升华)。弗洛伊德主义的现代追随者,即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参见新弗洛伊德主义),“文化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К.霍尔妮、Г.卡丁纳、ф.亚历山大、Г.沙利文等人),原封不动地保存了弗洛伊德论断的基本逻辑,只放弃了把人类生活的一切现象都看作是性欲底蕴的倾向,放弃了古典弗洛伊德主义中其他方面某些方法论上的特点。弗洛伊德主义的学说,无论过去和现在,对资产阶级文化各个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明显的是对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的影响,今天,弗洛伊德主义对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影响已经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