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杜勃罗留波夫,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228页(998字)

【生卒】:1836-1861

【介绍】:

俄国革命思想家、唯物主义者、批评家和政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战友。

从1856年起他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在该杂志主持批评栏和书评的工作(1857-1861年)。杜勃罗留波夫在其五年的创作活动中写下了许多关于科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和艺术问题的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有:《论威信在教育中的意义》(1857年),《人的有机发展同人的智力活动和道德活动之联系》(1858年),《罗伯特·欧文及其社会改革的尝试》(1859年),《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1859年),《黑暗王国》(1859年),《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1860年),《俄国平民之性格特征》(1860年),《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1860年)。

杜勃罗留波夫在对待各种哲学问题上坚持了自然界和人具有共同起源的观点,坚持了关于人的机体内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统一的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哲学上的二元论,同认识问题上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进行了斗争,等等。

杜勃罗留波夫根据他当时的自然科学资料驳斥了基督教的主要教义之一——把“灵魂”与躯体对立起来的观点。

杜勃罗留波夫认为费尔巴哈是关于人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生物体这门科学的创始人。杜勃罗留波夫在研究社会问题中,证明了人类活动的社会制约性,从而实际上揭示出人本主义原理的缺陷和局限。

杜勃罗留波夫致力追求历史主义,坚持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原理。杜勃罗留波夫虽然比之车尔尼雪夫斯基较少注意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但他基本上还是站在他的导师的立场上为争取俄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斗争。

杜勃罗留波夫是一个有名的美学家,他发展了别林斯基的传统,指出文学和艺术的社会使命,在于描写当时现实中“违背自然的社会关系”,在于辨别人民的“自然志向”,在于追求生活理想。他认为,一个作家和艺术家的高贵品德在于他敢于描写真实。

杜勃罗留波夫提出了“现实批判”这一原理作为研究生活的方法,认为自己的主要目的在于唤起和发展俄国社会的自我意识,同时认为,只有革命、只有群众本身的革命行动才能根本改造现存制度,才能打碎“腐朽透顶”的专制制度,才能埋葬农奴制的“黑暗王国”。杜勃罗留波夫鞭挞了自由派文学评论的虚伪的激进性。

他幻想过能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在这一社会里“人的意义……决定于他的个人品德”,而“每个人所得到的财富要与他付出劳动的数量和价值严格相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