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青年黑格尔派(黑格尔左派)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287页(853字)

黑格尔哲学学派中的激进派。

在德国当时的条件下,他们对黑格尔哲学的解释和对基督教的批判,是唤起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一般政治兴趣的特殊形式。促进黑格尔左派之形成的是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一书(1835年),该书批判地分析了福音书的教义。施特劳斯认为基督是历史上的一个凡人,超自然的基督只是神话的产物。

Б.鲍威尔在批判宗教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他把宗教视为意识的一种虚构形式。

他认为福音教义是尽人皆知的虚构,而耶稣个人也是纯属杜撰。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之所以引人注意,是因为它第一次试图以宗教为模式,把社会意识当作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加以分析。他们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关于社会的虚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能获得一种强制力量。施特劳斯用神话观点的传统稳定性来解释这个事实。鲍威尔则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个人“自我意识”产物的“异化”,即在于开始把人们头脑的产物视为不依赖于头脑的抽象。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学说进行批判性的剖析,就能看到他们对社会意识的分析带有局限性,就能发现必须去研究物质的社会关系,并从物质的社会关系中引出社会的精神生活。

费尔巴哈在一定程度上感觉到了这个任务。19世纪40年代初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任务,他们获得了崭新的社会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

作为资产阶级激进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学说之所以站不住脚,是因为它明显地表现出贬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点从无政府主义的一个始祖施蒂纳的着作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关于阶级斗争、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关于经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思想同青年黑格尔派是格格不入的。

青年黑格尔派的特点是玩弄革命词藻,这对于阻碍德国资产阶级的发展的统治阶级来说,只不过是一种自由主义的恫吓。人民,在青年黑格尔派心目中,是“精神之敌”和进步之敌,他们认为“批判地思维的个人”才是历史的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着作中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作了批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