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经验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346页(866字)

在哲学中,就其传统意义来说,是对外部世界的感性的反映。

广泛流行的观点是,认为经验是一切知识的唯一来源(见经验论、感觉论)。但唯物主义承认经验有其外部的、客观的、不依赖于意识的来源。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中的直观性,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以至于使经验被看成只是对外部世界消极感知的结果。但是感性经验本身并不能提供普遍的、必然的知识,而只能领略客观世界各种现象外在的表面的方面。

在对“经验”这一概念的解释上,作为反对直观唯物主义的缺陷的反应,一方面产生了唯物论,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对经验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理解。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把经验归结为人的意识的各种不同状态(体验、感觉、知觉、语言表述、思维的理论结构),或者是忽视了经验的来源,或者是宣告经验的来源在原则上是不可知的。

康德在这个问题上持有特殊的观点。他认为,客体(“自在之物”)对意识的杂乱的作用,只有经过先验的(先于经验的)理性形式的整理活动,才会转变为经验。不过,康德对这一问题的提法,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还包含有合理的思想,即关于人在认识过程中思维的能动性思想。现代实证主义把经验归结为人的感觉、感性体验等等,实质上是否认了有可能和有必要提出并解决经验依靠什么的问题,即关于存在着一个不依赖于意识的现实世界的问题,因此,现代实证主义认为这个问题是“虚假问题”。

马克思主义利用了先前哲学的成就并继承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克服了对经验所作的解释的直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经验是第二性的,对于客观现实来说是派生的,同时认为经验并不是意识的消极内容,而是人对外部世界的实践作用。在这一作用的过程中,可揭示现象的必然联系、属性、规律性,寻求并检验活动的适当方法和手段,等等。

因此,经验既被认为是社会的主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又被认为是这一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样的理解,经验就与整个社会实践直接溶合在一起。经验是丰富科学,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最重要手段。ОПЫТ一词还用来称谓科学实验和观察(译成汉语则是“实验”——译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