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骚里

书籍:朝鲜文学艺术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10:59:3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朝鲜文学艺术大辞典》第524页(761字)

“歌客”(或称“广大”、“唱优”)的唱调与唱词的统称叫“盘骚里”。

由于它产生于“南道”地方,故亦称“南道唱”。朝鲜朝中期以后,在南道地方特有的曲调基础上,一“歌客”在一鼓手席地击鼓伴奏下,立式演唱,唱词为叙事的“辞说”。

“辞说”乃韵文唱词,中间辅以科白。盘骚里是民俗艺术形式,是传播较广的曲艺形式之一。

单指唱词(“辞说”)为“剧歌”,它以文学形态被固定下来,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盘骚里剧本。盘骚里产生的年代,大约在众多平民文化兴盛起来的年代——朝鲜朝肃宗年间(1675~1720),着名传统剧目有《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水宫歌》、《赤壁歌》、《卞江刷打令》、《裴裨将打令》、《雄雉打令》、《雍固执打令》、《江陵梅花歌》、《武叔——曰字打令》、《假神仙打令》,统称《盘骚里十二场》。

后来,申在孝(1812~1884)改编了6个剧目:《春香歌》、《沈清歌》、《葫芦打令》、《卞江刷打令》、《子打令》、《赤壁歌》,改编剧目的语言生动,生活气息很浓。因此,“广大”们后来都按申在孝的台本演唱。

盘骚里的演唱时间视剧情长短而定,一般每场约2至4小时。演唱风格有“东便制”、“西便制”、“中古制”、“江山制”等多种流派。盘骚里在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风行于忠清道和全罗道。初期,演员自己以传说、故事为底本改编剧本并谱曲,走村串乡,于人众处择场而唱。

剧本较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后来,这一艺术形式逐渐被封建贵族和地主豪绅所独占,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唱词趋于艰涩简古,曲调变得绵软柔弱。

光武年间(1897~1907),自圆觉社开馆以后,受西方戏剧的影响,盘骚里以“唱剧”的形式被演唱到今天,但是,严格地讲,盘骚里与唱剧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