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邯郸辞典

邯郸丧俗

书籍:邯郸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0 03:22:17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科学普及出版社《邯郸辞典》第712页(1090字)

旧时,邯郸一带多以土葬为主,封建礼俗特别繁琐,其中渗有许多迷信色彩。

一般而言,丧葬大体分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亡人。去世后要把尸体仰面正放在炕上,给亡人穿上送老衣即特制的衣服、鞋帽。衣服袖口、裤腿均用麻绳捆绑,遗体胸前部用犁、镜等物压住。(2)裱门报庙。用白纸裱门,表示家中亡人。儿子跣脚向族长和乡邻叩头报丧。儿女晚辈打着灯笼拿着烧纸,前往本村土地庙里押纸(叫报庙)。三天后再把纸灰包回家中。(3)报丧。

凡家有亡人,孝子先到外祖父家讣告,孝女(已婚)和孝妇到婆家和娘家讣告(俗称叩头),并派人到主要亲朋好友家报告,以备前来吊孝。

(4)破孝。请总理(管事人)和族长根据家族的情况,丧主的经济力量商定破孝范围和治丧的大小。

孝衣有孝帽、孝鞋、孝衣、孝布。孝衣的穿与不穿、重与不重,均有所区别。(5)盛殓。

也称入殓,即把尸体装入棺材。

在入殓过程中,孝子不得哭泣,以防止眼泪滴入棺材。(6)封口。

即给亡人盖棺,这是全家人最后一次见亡人遗容。闺女、儿子捏着一把棉花,蘸水为亡人洗脸,名曰“净面”。

而后木匠用斧头开卜封口。全家老少痛哭。(7)利辞。凡家中亡人,村中串作人和吊唁人,一律给一块白布,叫“利辞”。

以避害趋利。(8)移灵。

老人去世叫喜丧,一般要在家中停灵5~7天或更长。

在出殡前一天下午,要把灵移到家门外的灵棚里,名为“移灵”。

(9)出殡。出殡当天,总理要安排乡邻前往墓地挖坟。早饭后,死者生前友好、家族人等各路亲戚先后来上祭。祭礼有祭品和礼金。

祭品也叫大饭,即用白面蒸的大窝头、面果等。在瓜果季节,还有上真果品的。有的亲戚为示礼重,还在大饭上插上一组面塑戏剧人物。灵棚的一侧置有帐桌,并派有专人接收礼品,摆放祭品。

有的为讲排场,一摆就是十几张桌子。亲戚吊唁进村鸣炮,灵前摆放鞭炮,摆好祭品后吊孝,男客棚前席上四叩首,然后哭灵;女客棚内哭灵。哭灵毕,孝子致哀还礼,祭毕进餐。总理领着重孝子(妇)去外亲餐桌前叩首谢孝。

各路亲友到齐,祭毕餐毕开始起灵。串作人将棺木移至棺罩或车上,孝子孝孙列队举幡伏地大哭,重孝子摔破“牢盆”(瓦盆),便向墓地走去。

(10)下葬。到墓地后,棺木入坟坑,乡邻开始填土。

孝子、孝女绕坟顺转三圈,倒转三圈,接着焚烧纸箔后哭别。乡邻堆好坟堆,插上幡杖,即算告成。(11)圆坟。埋葬三天后,孝男、孝女要上坟圆墓,即用铁锨修坟冢。

从去世日起,每逢七天即算“一七”,通常祭悼日为“一七”、“三七”、“五七”和“尽七”(即第七个七日)。逢此日期,孝子、孝女要上坟烧纸、摆供、哭泣等,以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周年时上坟烧纸。

上一篇:妇女禁赌协会 下一篇:邯郸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