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元素蜕变说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4:06:04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44页(499字)

关于元素放射现象本质的一种科学假说。

1902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索迪(Soddy,F·)提出。他们基于元素放射现象的事实,认为元素的放射性是由于原子本身蜕变为另外元素的原子而引起的现象。它与一般化学反应不同,是原子本身的自发变化,并放射出α、β或γ射线而转化为新的元素而造成的。后来,索迪、罗素(Russell,A.S.)和法扬斯(Fajans,K.)等人又在1911-1913年间进一步提出了元素蜕变位移规则,即放射性元素在进行α蜕变后在周期表上向左移两位,原子序数减2,原子量减4;发生β蜕变后,在周期表上向右移一位,原子序数增1,原子量不变。1914年美国人理查兹(Richards,T.W.)测定了不同来源的放射性矿中的铅的原子量,证实了蜕变假说,至此元素蜕变说得以最终确立。元素蜕变说的建立,不仅打破了波义尔(Boyle,R.)以来的化学元素原子不变化的传统观念,而且还按此学说把天然放射性元素归纳到三个放射系列:铀——镭系、钍系、锕系。这就为数目众多的放射性“新”元素在周期表中安排了合适的位置,同时又证明了它们之间变化的内在联系。

上一篇:元气 下一篇:自然辩证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