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恒星的起源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5:36:09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661页(670字)

指恒星产生的过程。

关于恒星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恒星是由稀疏的星云形成的,另一种则认为是由超密物质演变来的。现在的观测资料和理论倾向于由星云形成恒星的理论。

近20年的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直径在120光年左右,质量为太阳几十万倍的巨大分子云。并且发现许多亮星云都伴随着巨大分子云,而亮星云一般是附近有高温的年轻的恒星,即说明该区域在不久前(10万年左右)产生过恒星。

可以想象巨大分子云是形成恒星的原料。1978年史米索尼(Smithsonian,H.)和天体物理研究所埃米格林(Elmegreen,B.G.)等人提出由巨大分子云生成恒星的一种连锁演变说。首先,他们假设在巨大分子云的一角生成了恒星,于是在其周围,由于恒星的紫外线产生高温等离子区,此高温等离子区又压缩分子云使其密度增加,到达由于自身引力使星云收缩,产生下一代的恒星群,当此恒星群发光之后,又压缩周围的分子云,促成下一代恒星的形成,直到耗尽分子云的大部分为止。分子云由于自身引力开始收缩时,可称为原恒星,其内部温度较低不能阻止收缩,在原恒星收缩的同时,内部温度逐渐升高,最后出现核反应,渐渐达到由于温度升高产生的斥力与引力相平衡。

这时才成为一颗正式的恒星,在赫罗图上,表现为从右侧进入主星序。进入主星序前的演化阶段的恒星,已观测到很多类型的天体。如,球状体、中性氢云、电离氢云、红外星、赫比格——哈罗天体,等等。原恒星的发展阶段比较短,质量和太阳相仿的从星云到进入主星序约需5×107年,质量越大则演变得越快。

上一篇:恒星光谱 下一篇:自然辩证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