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耗散结构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5:38:44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678页(546字)

远离平衡态热力学系统失去平衡的某个阈值时所出现的新结构。

这种结构呈现有组织的现象,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干特征。这种结构是靠体系的外界能量和物质流来维持的,它是非平衡态热力学系统远离平衡态时的一种普遍物理特性,在流体、化学反应、激光和电子回路中都存在,在生命现象中也普遍存在。

它首先为比利时学者普里高津称为“耗散结构”,并从非平衡统计物理的观点深入研究,形成了普里高津学派。耗散结构的深入研究是在70年代开始的,1971年普里高津和革兰斯道尔夫(G1onsdorff,P.)发表“结构、稳定与涨落的热力学理沦”,详细地阐述了耗散结构的热力学理论,并应用到流体力学、化学和生物学方面,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重视,先后在西德形成哈肯(Haken)学派,在日本形成久保(Kubo——Suzuki)学派。耗散结构的研究正在发展中,特别是从非平衡统计的微观出发还面临许多课题需要深入研究,一方面是从物理机制上怎么预言这种结构的产生?在怎样的系统产生?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在怎样的临界点触发产生等等。另一方面是涉及到在非平衡态统计物理中应用怎样的新数学工具适应新的物理概念。

过去在“平衡结构”所使用的物理概念和数学工具都不够有效,这些都推动着耗散结构理论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