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炼铁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1:37:1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537页(1722字)

1.生铁的冶炼。

把烧结矿、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炼铁原料从炉顶装入高炉中,自高炉下部的风口鼓入经热风炉加热的热风(风温最高可达1200℃以上)以燃烧焦炭并产生热的还原性气体-氧化碳(CO),炉料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热还原性气体在高炉内起化学变化而炼成生铁;铁水由出铁口排出,炉渣则由出渣口排出(现大型高炉的设计中有的没有出渣口,炉渣就由出铁口排出),炉气由炉顶引出经除尘洗涤后排入烟囱或进入高炉煤气柜中(先进的高炉设计有高炉高压煤气余压发电(TRT)设施)。铁水流入铁水缶送至铸铁机或炼钢炉。

炉渣则可冲制成水渣或排入干渣坑。

高炉在钢铁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起“头”作用,从矿山生产出的主副原料及煤矿生产的焦煤、经原料加工、炼焦及烧结工序生产出来的原燃料,必须经高炉冶炼才能成为生铁。再经炼钢、初轧或连铸及轧钢厂轧制成材后供各部门使用。

2.世界炼铁简史(主要产铁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用铁最早的国家之一,春秋时代(公元前六七世纪)我国已有较大的炼铁鼓风炉。

19世纪英国和俄国首先把蒸汽机用于高炉鼓风,后来英国又用煤气把风进行预热,高炉就具有现代高炉的雏型。

美国第一座高炉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直到20世纪以来美国在高炉的扩大与改良方面,才有较显着的变化,20世纪初,美国已有大小高炉700座左右,因其容量较小,全年最大产量只有1000万吨。

随着高炉容积的不断扩大,到目前其年产量已高达一亿几千万吨以上,是世界上产铁最多的国家之一。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炼铁事业异军突起,尤其在最近廿几年内发展迅猛,已形成了以新日铁、日本钢管、川崎制铁、住友金属、神户制钢五大钢铁公司,拥有4000米3以上的高炉几十座,高炉操作指标世界领先,生铁产量也高达1亿吨以上。

我国虽用铁最早,但产量却较低。解放前只有于1891年建立在汉阳钢铁厂的两座100立方米的高炉产铁量最高;1943年产量最高,生铁生产也只有180万吨,占世界第16位。以后几年逐步萧条,解放前夕生铁年产量只有25万吨。解放后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1953年生铁产量已达190万吨,1978年超过3000万吨,1986年为5200万吨,到90年代可达8000万吨,预计不久的将来将超过1亿吨,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其他产铁国家有俄国(前苏联)其产质量也较高。其次是德国、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家。

3.炼铁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炼铁厂能耗占钢铁联合企业的70%左右。

因此,降低高炉的能耗是炼铁技术追求的主要目标,而最突出是要降低燃料比。

最近几年来,炼铁工作者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首先贯彻“精料方针”,改善高炉透气性。采取的方法是提高高炉炉料的空隙率,对入炉原料(主要是烧结矿和焦炭)进行筛分、整粒、提高焦炭强度和降低焦炭灰分、提高矿石含铁量、提高熟料率、改善矿石的还原性等。

(2)采用“综合鼓风”技术。高炉透气性改善后,为高炉使用高风温创造了条件,高风温提高了风口前的燃烧温度,又为加湿鼓风、喷吹重油及煤粉、采用富氧鼓风创造条件。

(3)提高煤气能的利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对高炉进行解体调查、对炉内反应规律的研究后得知,要使煤气能的利用大幅度提高,必须改善炉料的性状,改善炉料分布;控制煤气流合理分布。

以上三个方面是今后炼铁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步骤。由于情报检出和计算机的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目标可以达到。

上一篇:化工设计 下一篇:国际惯例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