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伦理大辞典

何心隐

书籍:中国伦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8 23:55:2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伦理大辞典》第351页(1019字)

【生卒】:1517—1579

【介绍】:

明末思想家

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嘉靖举人。受王艮思想影响,从师颜山农,学“心斋立本之旨”,遂弃科举,专事讲学,终生不仕。在家族中兴办“聚和堂”,教育子弟,均富济贫,推行乌托邦式社会理想。

因反对苛捐杂税得罪当道,被捕充军贵州,得友人程学颜帮助解脱。入京与方士蓝道行以计黜宰相严嵩,遭严党嫉恨,被迫易名避难,四处游讲。由于思想对立,又抗讲学禁,不容于首辅张居正。被媚张者污陷为“盗犯”、“逆犯”、“妖犯”、“奸犯”,受到千里追缉。

被捕后坚贞不屈,死于狱中,时人莫不称冤。好危言危行,不愿明哲保身。

学宗王阳明,以心为万物之本,仁则为人之心。其道德理论以仁为核心。反对灭欲,主张“育欲”,培养人们的正当欲望,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叛逆倾向。

《明儒学案·泰州学案》:“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认为仁是人之心,即太极,以人心固有的道德作为天地万物之本。《原学原讲》:“夫人,则天地之心也。而仁,则人心也。心,则太极也。

太极之所生者,两仪也。”以仁为最高道德原则和最高道德理想。“大莫大于仁,而太乎其极也”(同上)。提倡以道德教育造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以仁设教,而天下自归仁矣”(《与艾冷溪书》)。

主张“育欲”,反对宋儒“无欲”之说。认为有心即有欲,欲色、欲货、欲声、欲味与欲仁、欲义一样,皆出自人的本性。

指出欲不能无而只能寡。“欲惟寡则心存,而心不能以无欲也。……欲生欲义,欲也。舍生而取义,欲之寡也。

”(《辨无欲》)通过节而和的寡欲培养人们正当的情欲,从食色货利“与百姓同欲”,到“欲治国、欲齐家、欲修身、欲正心、欲诚意、欲致知在格物,……以育欲也”(《聚和老老文》)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们自然情欲的合理性。又以朋友之道贯通五伦,“天地交曰泰,交尽于友也。友秉交也,道而学尽于友之交也”(《论友》)。君臣、父子、夫妇、昆弟,都可以友道交。“下交于上,而父子、昆弟、夫妇之道自统于上下而达之矣”(《与艾冷溪书》)。重视道德关系中的平等因素,倡扬以“均”、“群”的原则调整五伦关系,以达于“中”之和谐。

何心隐的伦理思想反映了一般平民的要求。着作有《爨桐集》。1960年中华书局刊为《何心隐集》。

另有《四书究正注解》、《重庆会稿》和《聚和堂日记》等,均佚。

上一篇:何允恭 下一篇:中国伦理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