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J·A·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30:05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564页(2040字)

【生卒】:1883—1950

【介绍】:

奥国经济学家,本世纪30年代移居美国。

1883年生于奥匈帝国的摩拉维亚(Moravia)的一犹太籍纺织厂主家庭。

彼特早年就学于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与经济。师从维塞尔、庞巴维克等奥国学派中心人物。1908年写出《理论经济学的本质与主要内容》(Dea Wesen und der Hauptinhalt der Theoretischen Nationlokonomie,1908)一书,他这本25岁时的“成名之作”为他取得了契尔诺维兹(Czemowitz)大学的一个教席职位。1911年,他转任哥拉兹(Graz)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12年出版其名着《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英译本,1934)一书,在西方经济学界率先把经济发展的基本成因归结到企业家的技术创新上,并藉此来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1918年,熊彼特曾一度出任考茨基、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1919年,曾短期出任由奥托、鲍威尔等人为首的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长。1921年,任私营比德曼银行的行长。

银行破产后,他在1925-1932年间任波恩大学教授。

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50年初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病逝。

熊彼特迁美后,他除了先后完成《经济周期论》(Business Cycles,2卷本,193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Capitalism,Socialism and Democracy,1942)、《经济分析史》(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1954,遗作)等巨着之外,1937-1941年继I·费雪之后出任计量经济学会的会长;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熊彼特的经济理论具有如下一些特点:首先,他师承庞巴维克,在价值理论方面基本承继了奥国学派的衣钵,虔诚地相信和坚持“主观价值学说”,但代表“主观价值说”的边际效用理论,需依赖“效用必须可测”的前提。

熊彼特认为,这个前提是难以成立的。因此,若要使经济学成为一门严密的科学体系,必须把类似测定效用这种没有破题之解的概念从经济学中排除,这就产生了将各种经济变量纳入联立方程组来通盘考察的一般均衡理论,并由此形成了着名的洛桑学派。

而熊彼特就是出自奥国学派门下但最终倒向洛桑学派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认为瓦尔拉斯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高于歇尔之上。

其次,熊彼特经济思想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与他独创的“创新理论”分不开的。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内在因素,发展变化过程的实质是要不断地用新的结构破坏并替代旧的结构。

而这种“新陈代谢”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就构成了熊彼特的方法论基础。他以创新理论为核心,突出强调作为创新者的企业家的作用以及生产技术的变革和生产方法的革新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和资本主义演变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在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流派中,形成“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

再次,强调在经济学中要大力引入数学的分析方法。

对于在经济学中要采用数学方法,熊彼特终其一生尽力宣扬并从各方面来促其实现。当他还是青年时,就写文章呼吁在经济理论中使用数学方法。迁居美国后,他经常与一些数理经济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交往,特别是与着名数理经济学家I·费雪交谊深厚。

1946年,熊彼特还曾与哈佛大学统计学教授克鲁姆(W.L.Crum)合写了《经济学者和统计学者的数学初步》一书,对于当时在经济学中推广使用数学,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对于统计方法和统计资料,熊彼特也是应用得较有成效的。他的《经济周期》一书,确实如副标题所标明的,是试图以资本主义运行过程为鹄的、综合地进行理论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

书中,在建立“多层次”的周期理论上,特别是在建立“长周期”或“长波”的理论上,引用了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来作为周期形成的实际依据。

应该承认,这种基于历史事实和统计资料的“多层次”周期理论,至今仍然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熊彼特的主要着作除前面提到的几种外,尚有《经济学说与方法》(Economic Doctrine and Method,英译本,1954);《十个大经济学家》(Ten Great Economists,1951)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