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国情决定的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1:55:07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4页(1126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定的客观依据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国情最基本的一个特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进步,以至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源于生产力发展的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使旧中国积贫积弱,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历史基础的原因及客观环境和工作失误等各方面的原因,经济文化落后和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从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来看,生产力水平与当代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相当大。

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某种社会制度可以逾越,我国社会就是没有经过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而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但是,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则是不可逾越的。

社会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既得的力量,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

每一代人都必须和只能在前人已经取得的生产力基础上继续进行自己的创造活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不可超越的历史进程,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进程。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而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建设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我们只能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经历过不少曲折。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我们曾急于求成,以为可以不顾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而单凭主观愿望建立更“先进”的生产关系,建立更加“纯洁”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我们还曾经长期把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推到次要地位,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非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或者只适用于某种特殊历史条件的东西,被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许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东西,却被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其结果,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些历史的挫折和教训,根本原因就在于指导思想上离开了基本国情,忽视了基本国情主要是现实生产力水平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制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