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2:18:01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66页(708字)

语出中国古代,原指比大同社会较低一级的社会形式。

礼记·礼运》指出它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认为禹、汤、文、武、周公之治即为“小康”,“大同”社会过去之后(“大道既隐”)出现小康社会,需要“礼义”作为纲纪,以维护社会制度和秩序,近代康有为着《大同书》,认为孔子“立三统三世之法,据乱之后,易以升平,太平;小康之后,进以大同”。后世长期沿用指所谓小康之家,即经济较富裕,可以不愁衣食而能安然度日的家庭,目前则借用小康社会一词指中国在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时达到的奋斗目标,即人民生活比较宽裕,在吃穿住行诸方面能够满足基本需要的生活水平。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到的小康水平,通常指20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至1000美元。根据1980年世界银行的分类,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330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在7590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等收入。根据这一分类标准,20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国际上中等收入初始阶段的水平。

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到本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达到一千美金,算个小康水平。”(《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23页)发展生产,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小康水平,是我国人民在本世纪奋斗的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