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2:35:34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119页(1558字)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桥梁和继承、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为了使经济和科学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把教育事业搞上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教育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掌握现代化生产技能的熟练的劳动者。否则,经济就难以起飞,现代化事业就没有后劲,我国的第二步、第三步发展目标的实现就会遇到严重障碍。因此,邓小平指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7、47页)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对教育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今,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了在下个世纪保持自己在经济上的竞争实力和领先地位,当前世界各国都纷纷把发展和改革教育提到了突出的战略地位,倾注了巨大的力量,全社会都给予密切的关注。教育之所以要优先发展,是由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是教育周期长,不管是哪一类人才的培养,都要经历一个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必须先于新技术工业的发展,这个超前期至少需要10年左右。所以说,明天的科技水平,取决于今天的教育状况,今天的教育状况,决定着明天的科学水平和生产状况。

二是由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外部要受经济、社会、科技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内部又是多层次、多类别的系统。

造就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层次、水平、类别的人才,要经历一个长期实践、反复探索和总结经验的过程。

教育只有超前发展,才能为经济发展培养出数量多、质量好,层次比较合适,种类齐全的专业人才和劳动后备军,才能起到为发展经济开路的作用。我国教育的发展,从总体上说,是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十年浩劫对教育的严重影响,更使得教育与经济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教育的落后,科技人员严重不足,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和应用很慢,新技术、新品种等等不能及时推广,经济效益低,产品质量差等等,使经济建设的发展受到影响。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7页)“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83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十分重视抓科技、抓教育,到十二大时,把教育正式作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

全党、全社会对教育的普遍重视,教育投资的增加都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邓小平指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0、121页)因此,全党、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和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强改变我国教育事业落后状况的紧迫感,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分享到: